江门开平:“三绿”协同厚植绿色发展沃土

  近年来,江门市开平市将绿美生态建设纳入全市“狠抓落实年”“改革攻坚年”重点工作,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全力打造绿美广东“开平样板”。

  向绿而行,在“扩绿量”上持续发力

  注重科学谋划,坚持规划先行。开平制定以“绿美广东”为引领加快绿色家园建设专项行动、“改革攻坚年”深入推进绿美开平生态建设等实施方案,把绿美广东六大行动细化为54个重点项目、七大工程、三大重点攻坚任务扎实推进,统筹投入各级资金超10亿元,全面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

  突出精准提升,推进国土绿化。开平市近两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62万亩,其中选取金山森林公园作为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围绕“锦绣花林”和“彩色森林”两大主题,精准提升森林质量1108亩。今年以来,县镇村添绿约12万株,任务总完成率近200%。

  深化品质升级,打造绿色通道。开平开展全市范围内9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开平南站出口广场的生态景观品质提升,完成江罗高速、中开高速两旁林分改造1670亩、抚育4408亩,新铺设草皮15660㎡,新增簕杜鹃花箱540盆,种植乔木1376株、灌木4426株,各高速出入口的绿化景观更为饱满,层次感更为丰富,绿化美化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完成“邑美侨路”赤坎塘口示范段绿化提升工程,种植紫花风铃、红绒球、宫粉紫荆、四季桂花等色花苗木,营造错落有致的景观空间。高标准建设2024年江门市重点创建国省道绿色通道示范路段—省道274线新兴交界至龙胜路段15公里,打造成路景交融的绿美景观廊道。

  逐绿而兴,在“提绿质”上善作善成

  发挥侨乡优势,凝聚全民合力。开平市探索“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近两年来广泛发动市民朋友和海内外乡亲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约273场次。发布慈善募捐地图,发动社会各界捐资赠物价值超2300万元助力绿美开平生态建设。通过兴建“人大林”“政协林”等方式,在全省首次实现人大、政协两会“碳中和”。

  落实多措并举,共建绿美城乡。开平以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投入4.8亿元大力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工程,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孔雀湖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2023年广东省省级重要湿地发布名录。马冈镇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城镇”,近两年来建成宝华路口袋公园和含绿美红色乡村在内的32条绿化美化乡村,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高标准打造“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实施“四小园”、美丽庭院等“五边”“四旁”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全市现有“四小园”3908个、美丽庭院585户。

  推深做实林长制,守护绿水青山。开平严格落实林长制八项制度,把林长制工作贯穿于全市森林资源建设、保护、管理全过程,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管护现代化水平。对森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出台野外用火举报奖励机制,全市近年来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常态化开展林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3年立案查处涉林违法案件14宗。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构建古树名木管护体系,全市现有的368棵古树和176棵古树后备资源均登记在册并挂上保护牌,管护责任书签订率100%。建成古树公园3个、绿美古树乡村4个。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经验获得《人民日报》关注报道。

  点绿成金,在“增绿效”上积极探索

  增强绿美经济效益,写好“土特产”文章。开平市利用良好生态资源打造茶叶、果蔬等特色优势农林牧渔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构建了“1+8”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把属地良好的生态价值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提升绿美社会效益,写好文旅发展文章。开平市去年代表江门参加省绿美广东竞风华决赛,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侨乡绿美故事。整合绿美生态环境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文旅资源,全力抓好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2023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近50亿元,同比增长75%。

  深挖绿美生态效益,写好创新转化文章。争创示范争当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开平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江门市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成功落地,获得银行授信5.47亿元。创新实施森林GEP转化项目,以“魅力农旅”乡村振兴示范带(金鸡、赤水等镇)为试点先行先试。目前,GEP项目已获得农发行融资意向,争取获得银行授信5.6亿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