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含绿量”与改革“含金量”

  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广州城市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公园这一承载集体记忆与百姓民生的场所,成为改革长调的“曲中意”。1980年,广州沙面公园填江扩建,升级成为综合性公园,并在西端建设了国内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宾馆对普通民众开放,让越来越多普通市民走进这个中心城区的“世外桃源”。此后,云台花园、天河公园等大批公园相继涌现,嵌入城市空间。

  时光流转,公园功能也在拓展,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2013年,广州启动儿童公园建设工程。“公园应该是老人和儿童的天地,广州要力争建成13个儿童公园”。历时两年,广州“1+12”个儿童公园全面开放,率先建成了具有广州特色、全国唯一、规模最大的儿童专类公园体系,开启了全国首例儿童公园模式……儿童公园也许不算是“大手笔”,但却承载了千家万户的“小确幸”。

  城市更有面子、市民享受“里子”,公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外化于“形”。近年来,广州因地制宜打造全域公园城市,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2023年底,广州共建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1426个;计划到2035年,广州公园不少于2000个……珠江潮涌不息,改革乐章不停。大力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少点“含碳量”、多点“含绿量”,创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