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香蕉树下养蚯蚓,红树林边养青蟹,桉树林下种植小粒咖啡、迷迭香、香兰叶、灵芝……从空中俯瞰雷州半岛,一幅关于生态保护与林下多种产业“混搭”发展的优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树新绿,万物荣华。湛江林地面积480.5114万亩,森林面积466.0133万亩,森林覆盖率23.42%,森林蓄积量1914.27万立方米,生态公益林40.99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

  近年来,湛江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形成了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为主体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2023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01.62亿元,增长率为11.43%,高于同期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率,林下经济多点开花结“富果”。

  造林护林守绿换“金”

  “作为一名护林员,看好山,护好林是我们的职责。”时值正午,烈日当空,营仔镇林业站站长叶维龙与队员们像往常一样拿着工具,走入林区,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

  在湛江,像叶维龙这样每天穿梭在雷州半岛大地上的护林员一共有793名,寒来暑往,他们见证着林区里的树一年比一年茁壮成长,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好……

  他们结合“林长制”“省总林长令”,严格落实网格化“包山头”管理机制,将野外火源管控、森林资源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作为巡护的重点,用脚步丈量责任区内每一寸林地,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近年来,湛江完成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架构,健全“林长+”工作机制,建立起责任明晰、协同高效、打防结合、治理有力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

  事实上,不仅是专职护林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印刻在每一个湛江人的脑海中,更化为守护植绿护绿的行动自觉。

  挥锹铲土、扶苗填坑、踏土夯苗、浇水灌溉……自全市县镇村绿化工作启动以来,党员、群众、乡贤、企业积极响应,一场场绿美行动如旋风般席卷雷州半岛,所到之处,浓浓绿意被“绣”进各个角落。

  据统计,去年,全市完成林分优化28840亩,占年度总任务的114%;新造林抚育完成量达到32894亩,完成率103%;完成森林抚育5423亩,完成率达101%。

  “发展林下种养大有裨益。”湛江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树林可以为作物和家禽遮阴,通风透气;落叶归根后,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做好“造林、护林、用林”三篇文章是绿美湛江一以贯之的发展方向。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当前,湛江正以林长制为抓手,在探索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道路上持续发力。

  林下种植点绿成“金”

  “巴西人参种在桉树林下亦可快速生长,能长到萝卜那么大,每亩年创收可达十余万元。”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的林学专家刘素青介绍说,巴西人参的根、茎、叶、花均富含人参皂苷,且其皂苷的含量更是高于中国人参和西洋参的两倍。

  湛江拥有桉树林面积330万亩,有中国的“桉树王国”之称。过去,桉树人工林大多是短周期经营,轮伐期5年左右,以小径材为主,且多代连续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病虫害越来越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转变经营模式,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刘素青团队的研究成果刚好与桉树林下经济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自2015年起,刘素青团队便致力于林下巴西人参的研究,从引种、选育、栽培技术及高值化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入手。历经9年,成功选育出了适合在湛江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并在雷州半岛林下经济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了大规模的巴西人参引育、种植示范基地。

  雷州半岛林下经济科技创新中心坐落于湛江市区最高峰交椅岭,在基地,沿着蜿蜒小路上上下下,放眼望去,桉树林下种植栽培的巴西人参延绵至树林深处,长势喜人。

  “我们在前期对鸡、猪、兔等动物的巴西人参饲养研究中发现,巴西人参对动物的免疫力、饲料转化率及肉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进行林下养鸡大有可为。”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如今,在林下种植巴西人参的基础上,该基地还计划利用巴西人参地上部分加工成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目前正在申报以建设麻章区林下巴西人参种养及饲料加工为一体的林下经济特色项目。

  多绿带多金、多金促多绿。除了林下巴西人参前景广阔,林下种黄精也能让地变成“金”。

  黄精又名老虎姜,喜阴耐寒,最适宜林下种植。走进遂溪县国有樟树林场,今年4月种下的黄精正在地里“野蛮生长”。

  “现在的国有林场都是朝着以保护生态为主的方向去发展,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这也是我们作为林业经营者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据林场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黄精种植的顺利进行,林场先后派人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又对种植的工人进行专业培训,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开展种植。

  未来,遂溪县国有樟树林场将继续深化林下经济探索,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走出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

  林下养殖借绿生“金”

  走进位于坡头区南三岛的湛江伟健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远处的红树林郁郁葱葱,近处大大小小的生态青蟹池养殖池连绵成片,在光影的映照下宛如调色盘般斑斓多彩,池边,刚被捕捞上岸的青蟹油光滑亮,挥舞着大钳子,姿态生猛。

  湛江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保护修复任务最重的城市,同时也是水产养殖大市,长期存在红树林与水产养殖共存性差、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选择加入这个阵营,陈伟就是其中一位。

  “现在的发展思路是将传统养殖池改为红树林共生养殖池,打造‘红树林种植+蟹贝生态养殖’的耦合共生模式。”陈伟是湛江伟健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据他介绍,改造后的养殖池充分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小型鱼、虾、贝等低值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提升青蟹品质,同时,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有助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形成。

  如今,用于开展试验的养殖池中间已堆起泥堆,形成一座“小岛”,预备种植第一期红树林苗木。

  待到红树林共生养殖池形成独特的“绿色保护圈”,该公司还计划打造集生态养殖、田园商务、农业休闲和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看着眼前的养殖池,陈伟信心满满。

  “蟹林共生”丰收在望,在湛江,以林养鸡也小具规模。

  廉江市利用山头、果林较多等自然条件,研究出成熟的“树上结果,林下养鸡”方法,逐步形成“安铺鸡”“广海鸡”“山雨鸡”“兴旺鸡”等多个“走地鸡”品牌,深受各地食客喜爱;遂溪县港门镇坐拥林地3.7万亩,约有1.5万亩林地用于养鸡,林地鸡产值超过5000万元;徐闻县那利村采用“林果业+畜禽业”的循环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模式,每年可出栏商品肉鸡约20万只,年产值近4000万元……

  向改革要动力,向森林要效益。接下来,湛江将以今年印发的《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蓝本,推进林下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让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