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问爆了!松山湖科学公园”“这个公园已经next level了,凤山郊野公园拍照嘎嘎出片!”“东莞人的嘴真严啊,在市区居然藏了个碧玉湖?!live图直出!”……这些被网友夸爆的新晋顶流“热门打卡点”,正是东莞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
示范点串起东莞的“绿色风景线”
东莞通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绿色风景线”。这些示范点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丰富度,也成为了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2023年以来,东莞全域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共征集了415个涉林涉绿项目,投资约18.86亿元。其中,优选了11个项目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涉及面积总计4.35万亩,涉林涉绿投资1.71亿元。
示范点建设内容涵括林分优化、生态修复、蓝绿通道、古树古村保护、乡村振兴等多种类型,布局覆盖全市六大片区,深度挖掘特色生态资源、重要人文价值,积极探索创新绿美建设实施路径。
目前,东莞已建成长安镇碧荷园、大朗镇凤山郊野公园、松山湖科学公园、南城水濂山碧玉湖公园、洪梅金色水乡稻田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和企石江枫古韵郊野公园7个示范点,日均游客流量约13000人。
近年来,这样被绿意包围的超chill(松弛感)“绿色风景线”在东莞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它们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一起来挖一挖这些网红“绿色风景线”背后的“生长”故事吧!
“绿量”吸引“流量”成热门打卡地
2023年以来,东莞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共完成林分优化4063.2亩、植树290741株,森林抚育7541.33亩、大径材培育600亩、森林步道建设47.5千米,打造景观节点2072.64亩,建设出入口广场、停车场、厕所、科普宣教牌、安全设施等基础设施一批。示范点的建设不仅注重生态效益,还注重挖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
据统计,东莞已建成开放示范点日平均游客流量共约13000人、新增游客量共约6500人,为群众提供公共停车位1890个,自然教育科普设施(场地)4处、露营场所3处、乡村民宿17间、厕所6座、儿童娱乐场所2处、体育运动场(设施)6处等。
他们充分利用市自然教育联盟平台,利用示范点资源特色开展自然科普、动植物保护、农耕文化等自然教育活动,不断拓宽绿美示范点内涵外延。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激发市民、企业共同投身参与绿美行动;通过示范点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将废弃湖塘、杂乱空地等进行整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和休闲设施。
这些示范点每天接待成千上万名游客,为城市注入生态活力,成为东莞绿色发展最直观的“代言人”。
“绿美资源”发展成“绿美经济”
示范点不仅带旺了当地的人气,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示范点建设结合“百千万工程”,通过对村道、村屋、特色资源整治,盘活利用,利用绿美广东示范点的品牌效应和示范点资源禀赋,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吸引社会企业开展森林文旅、乡村旅游项目,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产增收。同时充分发挥示范点优美生态环境对人才的磁吸效应,助力高科技人才落户东莞。
除了社会和经济效益,文化效应也相得益彰!东莞的示范点分布于多个片区,选址从为民、乐民、便民、利民出发,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示范点建设突出风格特色,涵括多种类型,实施系统性景观设计,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和休闲设施,带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资源盘活利用。
示范点的建设不仅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研学、探险游等绿色文旅消费需求,还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的文化影响力。
“绿色风景线”蔓延“生长”
这些还远远不够,未来,更多更chill的“绿色风景线”将会在这座城市蔓延“生长”。2023年至2026年,东莞市计划完成11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共计划实施林分优化4217.63亩、森林抚育10757.3亩、大径材培育600亩、建设森林步道71.12千米、植树335412株、打造景观节点2206.79亩、修建基础设施68处。
东莞通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风景线”,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绿色休闲空间,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接下来,东莞将以点带面,发挥省级示范点建设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建设更多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典型项目,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