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奋力打造全省县域绿美新样本

  2024年,佛山市高明区全面实施县镇村绿化及绿美高明“八大行动”,将高明山水禀赋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制造业当家、城乡环境品质提升等紧密结合,将秀美自然、湖光山色、山川田野融入城乡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生态好、百姓富、生活美、产业兴”的绿美发展新路径,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高明经验、贡献高明力量。

  逐绿而行 筑牢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

  突出高规格谋划。佛山高明区组建了468人的林长体系队伍,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林长+”系列制度,组织会议研究林业工作27次,颁发林长令3道,各级林长积极巡林1414人次。强化林业队伍建设,加挂佛山市林业局高明分局牌子,4个乡镇设置林业工作站,聘请护林员143人,成立”打早打小”突击队17支202人。系统形成八大政策文件及“一村一图”“一园一策”指引工具,为全区绿美工作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召开全区绿美工作千人誓师大会,启动“乡村绿化春季大会战”,推动党员、群众、社会各界踊跃投身绿化一线。2024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超3万亩,完成新造林抚育1.22万亩,建设省级保障性苗圃1个,市级保障性苗圃1个,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示范项目,全省首建万亩稻田田园林网一体化治理工程。

图片

  突出高品质推进。高明区持续提升森林生态品质,加大布局不合理桉树纯林的改造力度,累计改造桉树超18万亩,桉树占全区林地面积比例由2017年约58%降至31.46%,走出了一条全省领先的控桉限桉路径。


  突出高效益保障。高明区创新探索“政府服务+企业采伐+财政造林”除治新模式。村集体将连片低效松林在三资平台公开拍卖,疫木处理企业拍得后进行采伐加工,政府负责过程监管。2024年,高明区以明城镇潭黎水库为试点,推动3700亩低效松林改造,预计可节省财政支出525万元,增加村集体承包收入28万元。

  依绿而生 打造全省绿美示范样本

  聚焦扩绿,高明绿意渐浓。高明区将推进全域绿化作为绿美高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既重数量又重质量。2024年完成新造林约119万株,实现林分林相改造17487.5亩。通过政策鼓励、机制引导等方式,健全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群众受益的社会化造林绿化新机制。2024年累计引导400多家企业、2家行业协会出资参与绿化造林,撬动社会资金7654.42万元,发动超29.6万人次参与植树,建成各类主题林157个,打造绿美场景100处,其中,更合吉田岭南金融文化林,占地1200亩,为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主题林。

图片

  聚焦兴绿,高明绿能渐显。高明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森林是钱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持续推动林业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经济林果品、木本粮油、林下种养等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发展。探索实施退桉种柿政策,2024年推广种植1万亩高附加值特色林果柿子树,实现万亩坚果、千亩茶园、千亩沉香等经济林规模化种植。系统打造柿子、坚果茶叶全产业链,打造大香山“柿橙了”和皂幕山“暮光柿隐”度假区,推动林业产业提升、增值与融合。推动林业向水土涵养、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等林业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发展,以鹿洞山林场为试点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开展首宗194.7公顷林业碳汇交易工作;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成为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案例,交易价值预估超2000万,年均带来超100万收益。推动林业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林业文化服务类产品方向发展。如将杨和镇石水村集约千余亩连片土地与丢荒地复耕,打造坑美梯田户外亲子游基地、游龙峡漂流等农文旅项目,让生态变摇钱树、风景成聚宝盆。

图片

  聚焦护绿,高明绿途渐明。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不断健全森林防灭火体系,积极推进消防基地建设。将120人区级森林消防队伍派驻到镇(街道),成立17支“打早打小”突击队。创新采用“海恩法则”排查隐患,在全省首创“党建+全科网格”管护,建立“镇、村、组”“片区、网格、小队”全链条、网格化的管护机制。自2020年起,全区未再发生森林火灾。

  追绿不止 打造岭南品质花园城市

  以绿兴产。高明区树立“最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以“绿美、平安、智慧、共享、高效”五大理念推进9大工业园区整治提升,将绿色生态与园区建设镶嵌融合,打造公园式园区。目前,绿美园区建设已完成植绿增绿33.7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37个和名企公园24个,将省级绿美示范点南蓬山森林公园建设连接富湾湖,作为打造富湾工业园区外拓风貌提升关键一环。

  以绿兴城。高明区全力推进县镇村绿化,加速城乡绿化品质提升,完成县镇村绿化苗木种植20.31万株,建成1200亩的明湖公园二期,新建22公里“十里西江、百里沧江”碧道,山地公园2个、郊野公园1个,推进辖区3个湿地公园、14个森林公园连点成线,形成“推窗见景、出门见绿、移步入园”的城市生态环境。建成乡村森林家园100个、农村“四小园”8654个、美丽庭院531个。

图片

  以绿兴旅。依托区内生态资源禀赋、西江景观与红色文化优势,推进“绿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高品质建设打造荷城沿江路西江文旅经济带、杨和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明城红色旅游经济带和更合大香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经济带,推出一批“红色+绿色”精品文旅线路。2024年全区游客超千万,旅游收入达56.9亿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