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以“绿美”为底色 为幸福生活再“加码”

  漫步鼍城街头,门口、屋顶、街角一簇簇鲜花迎风绽放,将美丽的漠阳大地点缀得姹紫嫣红;踏进七贤书院,庭院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走进鸳鸯湖社区,路道树木成荫,各家阳台百花争艳……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阳江市聚焦绿美生态建设,逐绿而行、向美进发,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绿美答卷”。

  生态优先 绘就“绿美”画卷

  “绿”是阳江发展的底色。翻开阳江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可见,绿美阳江生态建设的步伐坚定有力,绿色发展底蕴更加深厚。过去一年,阳江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2万亩;县镇村绿化大幅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建成碧道17公里,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398亩;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

  阳江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实施“绿美阳江”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县镇村绿化完成种植面积6884.32亩、完成率233.72%,长度1454.17公里、完成率153.95%,苗木53.67万株、完成率201.19%,共投入资金6892.43万元,其中社会资金3280.46万元,面积、长度、株数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阳江加快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以小切口牵引带动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向纵深开展,不断扩展优化绿美空间,为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有欣喜的绿美示范点,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入选省级绿美保护地示范点;阳西县马山郊野公园和阳春市大华岭山地公园入选广东省郊野公园(山地公园)建设目录。

  1月,阳江市阳东寿长河片区生态产业发展项目备案通过,项目投资额逾4亿元。广东阳东寿长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广东省首个河流型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6400多亩,是全国少有的河流型红树林湿地。公园内建有“天空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全国先进),是粤西最大的科普宣教中心,不仅是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近郊好去处,更是阳江展示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据悉,项目依托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将在东平、大沟、新洲等地,紧扣红树林、湿地公园、农业生产加工、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等主题,开展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工程。

  聚焦点上出新,着力打造绿美景观。阳江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阳东区东平镇、阳西县沙扒镇、阳春市春湾镇等打造典型镇绿化示范点,按照“一街一景”标准,在镇区主要道路种植桃花、簕杜鹃等特色树种,着力打造一批绿长廊、小花园等绿化景观,为群众提供更多观景、休闲的好去处。加速推进森林镇村建设,完成11个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等绿美家园建设任务,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人居环境。

  提升“绿含量” 绿意遍布城乡

  俯瞰漠阳大地,郁郁葱葱,广阔森林提供天然氧吧。红树林里,白鹭蹁跹,沿海岸线赏鱼鸟齐聚的自然风光。公园里,风铃花竞相开放,俏立枝头,引来游人驻足流连……这是阳江的现实写照。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城市人理想的生活状态。在美丽的阳江,城市人推窗见绿的梦想已经走进现实。春天里的周末,在位于阳江市区的金鸡岭森林公园,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踏青游玩。一群孩童在秋千架上追逐春风,欢声笑语与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成为春天里的一道风景线。细心的阳江市民发现,这几年,不仅金鸡岭森林公园这一类型的公园建设得越来越好,更有一批“口袋公园”散见于市区一些交叉路口、办公楼旁、居民社区、新建居住区等区域,为城市增添了不少绿色,为市民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场所。

  市民李叔分享称其居住的金园路附近的小区就有一个小小的口袋公园,别看这个公园小,但它极大丰富了附近居民的娱乐休闲生活。他说:“‘口袋’公园建得好!不仅让我们茶余饭后有了休息的场所,还让小孩子有了亲近大自然的地方。”满眼花草、休闲凳椅、石板小路……近年来,越来越多这样的公园在阳江各个角落里逐步开放,这些阳江人民触手可及的绿色福利,让市民惊喜连连,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阳江积极推动湿地公园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景观带,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周末,位于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的红树林观景平台游人如织,沿着崭新的步梯拾级而上,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举目远眺,万亩红树林如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尽收眼底。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偶尔还能见到几只白鹭掠过树梢,为这宁静的红树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而远处的碧海蓝天与近处的红树林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生态画卷,这里不仅是观赏自然美景的绝佳之地,还是最佳拍摄点,每一帧画面都定格了红树林独有的魅力。

  近年来,一块块闲置地、荒废地被嵌满绿意,一个个“口袋”公园茁壮“生长”,一条条蜿蜒伸展的碧道建成开放,一条条公路披绿前行,点亮了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生活,更让绿意“流淌”进了群众心里。阳江正在以“绿美”为底色,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幸福感。通过优化城市绿化布局,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和绿道网络,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生活。此外,阳江还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市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逐“绿”前行 尽享生态福祉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阳江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产业,阳江已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同时,阳江还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近年来,该市通过林权流转和培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产业,种植牛大力、春砂仁等拓宽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渠道。单是牛大力一个品种,种植面积就已达到5万多亩,在正常管理下,该作物的亩产值为6万元。阳江通过种植牛大力激活闲置山坡地,让闲置山地变成绿油油的牛大力基地,更带动农户2000多人增收致富,走上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的发展之路。

  此外,阳江市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民俗资源、古树资源等生态价值和文旅价值,联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片打造集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实现以“高颜值”精品旅游路线吸引“高流量”城乡游客。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阳东区大沟镇围屋村附近的村民惊喜地发现,成片白鹭翱翔于田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白鹭提供了上佳的栖息与觅食场所,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是阳江推动栖息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一个小小的缩影。据阳江市林业局介绍,2024年,该市发现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5种,其中动物6种、植物9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黄胸鹀在多地均有发现且种群数量稳定增加;此外,相继发现新物种阳春蜘蛛抱蛋、阳江川苔草。

  近年来,该市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通过强化责任体系、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使得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野外种群数量稳步上升。

  以林长制强化责任体系。去年9月林长令《关于开展候鸟保护行动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令》发布,压实各级林长治林管林责任;市林长办印发《阳江市2025年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专项行动方案》等,为守护候鸟迁飞提供行动指南。

  阳江市注重调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鼓励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同时,阳江还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逐绿而行的路上,阳江砥砺前行。阳江市将继续以“绿美”为引领,通过实施更多创新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阳江,这座以“绿美”为底色的城市,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绿色、更加幸福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阳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加码”,为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