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广东森林生态效益总值增至5413.7亿元,20年涨了近4倍

  今年是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实施20周年。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1999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并逐步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稳步增长机制,补偿制度实施20年来,全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从5102万亩增加到721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6.8%,占林业用地的43.9%,位居全国前列;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由1999年试点的每亩2.5元提高到2019年的平均36元每亩,增加了约13.4倍;森林生态效益总值由1085.8亿元增加到5413.7亿元,增加近4倍,进一步筑牢了广东省森林生态安全屏障。


  


  万绿湖水供养4000多万居民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新丰江库区东星大坑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是群山环抱下的一颗绿色明珠,在万绿湖的岸边上。

  记者近日在该村采访时了解到,该示范区总面积为3.3万亩,全部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树种以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为主,内有维管植物700种以上,森林资源植被丰富。

  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果采摘等林下经济,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本地区交通、农副产品等行业相关的发展,通过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森林旅游开发等,人均年增涉林收入1000多元,当地2000多农民已脱贫致富奔小康。

  据统计,该村森林农家乐有30多家,专营火龙果、柑桔场、茶场、蔬菜基地等农副业20多户。万绿湖的绿水青山构筑了优良的生态系统,正成为河源发展的鲜明底色与核心竞争力。


  


  2017年,新丰江水库移民故土——东源县入选全国第一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东星大坑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是新丰江水库生态公益林绿色惠民的一个缩影。据新丰江林管局负责人介绍,新丰江水库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又得名“万绿湖”,被誉为“广东大水缸”,承担着为东江中下游城市和香港特区的4000多万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的重要使命。

  新丰江库区区域总面积240万亩,56万亩水域被173万亩森林包围,150.3万亩森林全部区划为生态公益林中的水源涵养林,2019年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每亩达39.1元,是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最高地区之一。

  万绿湖已成为我省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和战略水源地,一湖清水堪称生命水、经济水、政治水、战略水。为加强保护水源,多年来,新丰江林管局致力加强库区林业生态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补植套种等措施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着力维持生态平衡,让万绿湖水守护着粤港的繁荣稳定。


  


  生态资源数量持续扩大

  据省林业局介绍,1999年以来,我省重点推进林业分类经营、自然保护区示范省、林业生态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等绿色战略,扎实推进以生态功能为主导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提高了以乡土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覆盖面,大江大河和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有效发挥了调节水量、净化水质的作用,全省生态公益林一、二类林比例提高到82.7%,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20年来,我省新建设了149个生态公益林示范区,使示范区成为展示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的窗口、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的试验田、开展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的基地;新增生态公益林2110.5万亩,全省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职责明晰、监管有力、运作有序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全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效益补偿标准获得“双提高”,建立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效益补偿稳定增长机制,全省森林生态质量大幅提升。


  


  在生态公益林的推动下,20年间,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56.80%增加到58.59%,森林蓄积量由3.08亿立方米增加到5.52亿立方米。目前,全省森林面积1.58亿亩,林业产业总产值8167.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

  据统计,全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总值由1999年的1085.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413.7亿元,全省生态公益林总生物量由1999年的0.81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3.04亿吨,其中全省森林释放氧气总量由0.94亿吨增加到3.58亿吨,全省森林植物储能总量由1.57亿兆焦增加到5.94亿兆焦,全省森林调水蓄水总量由61.21亿吨增加到86.5亿吨,广东森林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支撑和保障作用。


  


  “十三五”期末珠三角核心城市力争实现生态公益林全覆盖

  据省林业局透露,到“十三五”期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力争实现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同时,全省各地持续推进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调整,实施低效生态公益林更新改造、补植套种,推广珍贵树种、乡土阔叶树种种植,推行多树种、多层次、多混交的造林模式,培育生态质量比较高的“近自然”林分。

  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支持科学合理经营公益林,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地区、江河源头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分级经营管理综合试验、试点。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全省的生态公益林空间布局,显著提高绿量,不断提升生态公益林体系的绿色惠民效益,为建设美丽广东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