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珠三角核心城市明年力争生态公益林全覆盖

  

  

  万绿湖,小图为湖边一景。

    位于广东省河源西部的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其150.3万亩森林全部区划为生态公益林中的水源涵养林。今年7月1日,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广东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正式启动建设

  今年是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实施20周年,全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从5102万亩增加到7212万亩,位居全国前列;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由1999年试点的每亩2.5元提高到2019年的平均36元每亩,增加了约13.4倍;森林生态效益总值由1085.8亿元增加到5413.7亿元,增加近4倍。到“十三五”期末,即2020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力争实现生态公益林全覆盖。

  万绿湖水供养4000多万居民

  1958年7月破土动工、1959年10月开始蓄水的新丰江水库,因四季皆绿、处处皆绿又得名“万绿湖”。万绿湖承担着为东江中下游城市4000多万居民提供优质饮用水的重要使命,因此被誉为“广东大水缸”。

    为加强保护水源,多年来,新丰江林管局致力加强库区林业生态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补植套种等措施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着力维持生态平衡,让万绿湖水守护着粤港的繁荣稳定。据了解,新丰江库区区域总面积240万亩,56万亩水域被173万亩森林包围,150.3万亩森林全部区划为生态公益林中的水源涵养林。

    多年来,广东在库区施行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建成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新丰江库区东星大坑省级生态公益林示范区。该示范区位于河源市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在万绿湖的岸边。记者近日在该村采访时了解到,该示范区总面积为3.3万亩,全部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树种以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为主,内有维管植物700种以上,森林资源植被丰富。近年来,该村通过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森林旅游开发、林果采摘等林下经济方式,人均年增涉林收入1000多元,当地2000多农民已脱贫致富奔小康。2017年,新丰江水库移民故土——东源县入选全国第一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连南打造广东首个国家石漠公园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20年前的连南县石漠化问题相当严重:石漠化土地面积237.9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3万公顷。其中的三排镇石漠化土地面积237.7公顷,占了全县的99.9%。

    石漠化土地林木本就难以生长,而三排镇当时家家户户还要去砍柴维持三餐烹制,没有林木就砍灌木,没有灌木就割草。长此以往,山上愈发光秃,土壤和植被全面溃退,不少山地的地表寸草不生,全是岩石。

  从1999年起,连南根据省林业局生态补偿政策,开始将石漠化土地区域划为生态公益林,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加强生态管护,禁止群众砍柴、放牧等破坏生态的行为。与此同时,广东省将生态脆弱的荒漠化地区的林地基本上都纳入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管理,加以严格保护,并给予荒漠化等特殊区域较一般区域更高的补偿标准。

  经过20年的努力,连南237.9公顷的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昔日的石头山、石头地恢复了群峰矗立、植被丰茂的面貌。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1日,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在当地正式动工建设,这也标志着广东省首个石漠公园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规划面积1457.9公顷,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建成后将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

   摸索出5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2008~2013年,广东省乐昌市、乳源县、英德市、阳山县先后纳入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范围。

    据统计,2008~2014年,国家累计投入1.5亿元对广东省岩溶石漠化地区进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综合治理。广东省自2011年起,也加大对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省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开展省级岩溶地区石漠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连续多年实践,广东省逐步摸索出适合的森林植被恢复、经济利用类植被恢复治理、工程治理、生态移民治理、生态经济型治理5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石漠化面积81329.8公顷(近122万亩)得到有效治理。

  目前,全省石漠化地区土地裸露面积逐渐减少,植被更加丰富,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自然灾害逐年减少,生态状况好转。

  生态资源数量持续扩大

  据省林业局介绍,1999年以来,广东省新建149个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新增生态公益林2110.5万亩,全省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职责明晰、监管有力、运作有序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体系;全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效益补偿标准获得“双提高”,建立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效益补偿稳定增长机制,全省森林生态质量大幅提升。

  在生态公益林的推动下,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56.80%增加到58.59%,森林蓄积量由3.06亿立方米增加到5.52亿立方米。目前,全省森林面积1.58亿亩,林业产业总产值8167.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全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总值由1999年的1085.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413.7亿元,全省生态公益林总生物量由1999年的0.81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3.04亿吨,其中全省森林释放氧气总量由0.94亿吨增加到3.58亿吨,全省森林植物储能总量由1.57亿兆焦增加到5.94亿兆焦,全省森林调水蓄水总量由61.21亿吨增加到86.5亿吨,广东森林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据省林业局透露,到“十三五”期末,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力争实现生态公益林全覆盖。同时,全省各地持续推进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调整,实施低效生态公益林更新改造、补植套种,推广珍贵树种、乡土阔叶树种种植,推行多树种、多层次、多混交的造林模式,培育生态质量比较高的“近自然”林分。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支持科学合理经营公益林,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地区、江河源头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分级经营管理综合试验、试点。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全省的生态公益林空间布局,显著提高绿量,不断提升生态公益林体系的绿色惠民效益。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