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广东15年治理石漠化面积达90万亩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广东自2008年全面启动并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治理石漠化总面积90万亩,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1.12%。

  2006年,广东韶关乐昌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约40万亩,为广东全省之最,主要分布在乐昌北部石灰岩地区。2008年,乐昌被列为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级试点县之一。

  “2008年至今,乐昌石漠化地区新增森林面积约16.8万亩,森林植被覆盖度由45%提高到63%。”乐昌市副市长张杰表示,该市实施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面积40万亩,将石漠化区域全部林地规划为省级以上公益林,纳入公益林管理,禁止一切商品性采伐。

  乐昌市先后启动实施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以及省级森林碳汇造林工程、林分改造工程、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遏制石漠化扩展和土地退化。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治石”与“治贫”相结合,鼓励与引导石漠化区域参与林下经济产业的农户数量6000多户。

  在乐昌市秀水镇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点,原来的石漠化裸露山地披上了“绿衣”,一片郁郁葱葱景象。目前,乐昌市石漠化土地面积比2005年减少近20万亩,重度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了近80%。

  广东省石漠化土地分布在韶关、肇庆、河源、云浮和阳江5个地级市所辖的武江区、乐昌市、仁化县等21个县(市、区)。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封育造林及其他工程措施,石漠化地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生物多样、复合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广东省石漠化区域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12%,石漠化土地植被综合盖度也从不到70%提高到83%。

  近年来,广东不断创新机制,促进石漠化地区绿色生态惠民,打造了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等示范样板,创建乐昌“祖岭模式”、英德“新群模式”、连南“万山朝王模式”等石漠化治理特色模式,实施公益林激励性补助制度和分区域差异化补偿机制,石漠化地区公益林最高补偿达每年每亩49.4元,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加大石漠化地区森林资源恢复和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国家石漠公园建设,将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和乳源西京古道国家石漠公园打造成为全国石漠公园建设的样板,打造环广东南岭国家公园(拟建)石漠公园建设圈。稳步提高石漠化地区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规范完善补偿资金管理发放机制。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