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在全力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自然教育,普及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打造了绿色共享的自然教育广州样板。
着力推动美丽广州建设,夯实自然教育发展基石
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美丽宜居花城战略,积极推进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绿化城市联盟,稳步实施绿美广东行动计划、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森林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公园与道路绿化品质提升行动,目前已初步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绿色生态格局,逐渐构建了健康稳固的绿色生态基底,逐步形成广州特色的城市空间,为把花城绿水青山建设成为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理念的自然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建成区绿地率38.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森林覆盖率4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3平方米,全市公园共1298个(其中综合公园38个、社区公园112个、专类公园47个、生态公园122个、游园979个),绿道3832公里。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7月11日成功揭牌,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相关工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荣获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城市更新和公共空间最佳实践奖,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的国家湿地公园。
探索创新实践,打造共建共享的自然教育广州样板
百家争鸣,多层次、全方位自然教育体系初具雏形
在保护前提下,广州不断深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内涵,不断完善自然教育服务体系,提升自然教育服务质量,积极培育建设各类自然教育场所。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评定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00家,其中广州市14家;全省评定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5家,其中广州市3家。
同时,广州市还建成全国第一批科普教育基地33家(中国科协)、全国林草科普基地3家(中国林学会)、国家自然学校4家(生态环境部),并挂牌了一批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然学院环境教育基地等与自然教育密切相关的基地。
目前,广州市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以各类自然保护地为载体,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自然教育场所100多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等突出湿地红树林教育;华南国家植物园、广东树木公园等突出珍稀濒危植物教育;广州动物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展野生动物自然教育,成体系的各类自然教育场所为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生态科普知识的理想场所。
广州市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自然教育工作被列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四五”规划》,同时也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发《广州地区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三年行动计划》,编印广州市学校《环境教育读本》,引领全市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截至2022年,广州地区已有1218所学校创建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超过现有学校数量的70%。同时,该市还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生态文明专题教育系列活动:市教育局举办广佛肇中小学生自然观察实践与理论知识教育活动;团市委举办“绿色发展·童护花城”系列公益实践教育活动;市农业农村局编写生态科普课程,并开展“春耕”“秋收”生态科普体验活动;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环保志愿者进校园,宣讲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千帆竞渡,多品牌、深培育的自然教育活动彰显活力
依托典型的岭南自然环境特色,该市以珠三角水鸟生态廊道建设为抓手,建设具备地域特色的自然教育场所、设施。设计了奇趣森林探秘、森林自然游憩、森林步道等自然教育特色主题,组织丰富多元、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打造了“听见花开”“植物医生”等一批活动品牌,其中“听见花开”系列活动荣获第九届梁希科普奖,这些品牌活动以其丰富的实践性、参与性,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
发挥科研院所聚集优势,引领自然教育高水平发展。华南国家植物园1997年成为国内第一批科普基地,创建了六大体系60多种自然课程,涵盖自然观察、自然笔记、自然体验等多个系列,开发了8条研学路线以及相关研学手册。成立国家公园与自然教育研究院,由院士领衔,30余位教授、副教授参与开展多学科交叉自然教育领域研究和自然教育师培训。依托树木园、农博园、华农湿地公园等优质自然资源开发儿童、青少年和大众三大系列共62项特色课程体系。
打造全年自然教育热点,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粤港澳自然教育季”“广东省森林文化周”等主题活动日,推出一系列自然教育线上线下活动。2022年举办“我身边的大树”作文大赛,超过800所中小学的5万多名学生参与,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万家共享,多频次、高品质的自然教育覆盖受众广泛
广州市持续锻造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逐步形成自然教育受众广泛的广州模式。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每年接待近1000万游客,建有丰富的科普设施以及观鸟径、花溪径等自然教育径,“十三五”期间开展自然教育课程超过3000场次,举办粤港澳三地观鸟大赛、走读自然徒步大会等大型科普活动200多场次,累计参与者达200万人次。每年完成约360场次动物课堂,直接受众4.5万人次,开展科普讲解4500多场,受众超过70万人次,线上直播动物i课堂观看量近300万。每年举办“童心探自然”、“低碳宝贝”等科普文化活动近400场,线上线下受众1300多万人次。自主开发的课程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奖项,成立“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技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科普教育600余场,参与人数超200万人次。
守正创新,多路径、新起点的自然教育发展未来可期
结合绿美广州五年行动,该市将以大自然为课堂,继续丰富自然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多形式、有活力、高体验的自然教育场馆建设,开发融合岭南生态文化的自然教育精品课程,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回归自然。后面五年,该市将重点建设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州动物园等16个自然教育基地。同时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自然教育场所,如自然观察径、自然教育走廊、森林体验步道等,不断推进形成集观赏、体验、互动于一体的自然教育场所。与社会各界一起,对自然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路径进行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充分调动广州的市场活力,打造自然教育的广州范本。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