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政府网2月20日讯 中国绿色时报2月18日报道 对中国来说,2008年的第一场大范围降雪带给人们的不再是一首浪漫的歌。
“这是中国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雪红色警报,许多省区深陷雪灾,交通受阻,电力不足,供应吃紧……
来自民政部门的消息,截至2月12日,雪灾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森林受损面积2.79亿亩。
林业直接经济损失573亿元,全国1/10森林受灾
“白天满眼都是断毛竹挡路,夜晚满耳都是毛竹变爆竹。”江西省奉新县罗市镇店前村林农罗来远看着自己的毛竹受损,心寒如冰,欲哭无泪。
毛竹成片爆裂,湿地松拦腰折断,油茶幼果尽落,幼树幼苗倒伏殆尽……这场百年罕见的雪雨冰冻灾害给江西林业带来毁灭性的劫难:据初步估算,截至2月7日,灾害造成全省林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54.5亿元,占全省总损失356亿元的43.4%。
灾害肆虐的不仅仅是赣鄱大地。
在贵州88个县(市、区)中,有83个不同程度出现雪凝天气,林业经济损失总计达37.5亿元,占全省灾害损失的近40%。其中黔东南州等重点林业地区,林业损失占到当地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
在连续降雪达24天的安徽省,低温冻害导致经济林果减产甚至绝收。大别山区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积雪厚度达到50厘米以上,降水量最高达到108.3毫米,全村2008年春笋和新竹基本绝产,仅春笋一项就损失500万元以上;中民林场1000余亩茶园春茶基本绝收,部分茶树可能被冻死,仅春茶一项即损失100余万元。
在广西,损失最为集中和严重的桂林市,林业损失占全区冰冻霜雪灾害损失的60%~70%。永福县一个桉树造林大户,3万多亩2~3年生按树80%以上折断,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在“毛竹之乡”兴安县华江乡,毛竹大面积断裂倒伏;在猫儿山国家自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漓江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已基本“全军覆没”。
从湖北省传来消息,湖北2007年实施的低产林改造和低丘岗地开发,秋冬新植1.5万亩幼林全部损毁。丹江库区、富水库区、三峡库区等退耕还林区75%以上的柑橘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有25%的柑橘受到严重损害,特别是宜昌当阳市的23.5万亩柑橘全遭毁灭性冻害。咸宁市毛竹50%以上被折断、撕裂或连根拔起。全省林木种苗,特别是去年秋冬播种的种苗、容器苗,90%以上受到严重冻梢,难以再成活;一座投资近千万元的现代化、工厂化育苗车间整体坍塌。全省国有林场遭受重创,累计倒塌房屋60624平方米,损毁输电线路829公里、通讯线路1040公里,林场职工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中断,很多林场通讯、电力、自来水中断,林场职工生活十分困难。野生动物冻死、冻伤严重,总计达3615只(头),其中冻死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600余头。截至2月11日,全省林业直接经济损失23.7亿元。
据统计,因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湖南、湖北、安徽、广西、江西、贵州、河南、云南、四川、重庆、青海、陕西、甘肃、新疆、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19个受灾省(区、市)目前共受损森林面积近2.79亿亩,其中毁损毛竹10246万亩,林木17429万亩,苗木203万亩、99亿株;倒塌和损坏房屋16万间57.1万平方米;林区道路损毁1.77万公里,损坏输电线路1.4万公里,压断电杆3.3万根,冻裂输水管道3200公里,林业直接经济损失约573亿元。
应对风雪考验
灾害是无情的,但是雪灾也能演绎一首动人的歌。
面对雨雪冰冻自然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遭受严重灾害给予了充分关心。
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先后深入基层,视察灾情,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要重视和加强林业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月1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救灾工作。
2月2日,贾治邦作出指示,受灾地区林业部门要组织力量赶赴灾区一线,帮助受灾单位克服困难,确保安全,拨付资金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当天,国家林业局紧急申请中央拨付3000万元支援灾区。
2月7日至2月11日春节期间,受贾治邦局长委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和有关司局长带队组成6个工作组分赴灾区,查看林业灾情,慰问受灾林区群众,指导抗灾和生产重建。
2月8日,国家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从六个方面采取措施,组织开展灾后林业生产重建,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和林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月12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林业抗雪救灾工作汇报会,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提出林业灾后重建要突出八个环节,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江西省政府提出了“尽可能减少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灾害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确保不影响江西青山绿水的生态品牌,确保不挫伤林农林改后激发出来的造林护林积极性”的要求,副省长熊盛文还深入南丰县林区察看冻害灾情,省政协主席傅克诚专程来到林业厅,听取林业救灾工作汇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深入灾区桂林调研林业灾情,指导灾后恢复生产。
灾情就是动员,灾情就是命令。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各省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救灾工作,凸现了足够的应对能力和不屈的韧性,经受住了风雪的严峻考验。
江西省林业厅及时成立了林业防冻救灾应急指挥部,抽调120名年轻干部组成防冻救灾应急队伍;成立林业科技救灾专家指导组和100个林业救灾工作组,开展科技救灾;省政府拨款1310万元免费为林农提供良种,减免2008年毛竹育林基金,安排种苗资金340万元对毛竹育林基金减免造成的造林资金不足部分给予补助;及时下发了《关于维护冰冻雪灾后林政资源管理秩序的紧急通知》,初步编制了林业灾后重建规划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7个专家工作组,深入灾区调研和指导灾后恢复生产,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恢复生产。
安徽省林业部门及时启动了应急机制,实行科技抗灾,针对苗木、新造林和现有林三大类八小类灾害损失,分别制定恢复重建技术措施。潜山县加快灾区林业生产恢复,提出今后几年要改造和发展10万亩高产油茶林。
湖北省林业部门科学组织、周密部署,取得了抗灾救灾的初步成效。省林业部门及时组织专家深入重灾区,研究制定了全省林业抗雪救灾技术方案,印发了《主要造林树种雪灾救护技术要点》,并刊登在《湖北日报》上,受到了广大林农的欢迎。
雪灾带给林业的隐性灾害大于直接灾害
专家分析,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目前这次灾害所看到的损失只是眼前的、显现的,其潜在的影响、隐性的损失、后续的恶果将会逐步表现出来。林木、毛竹损毁,对林农、林业职工生产、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和对区域性生态的影响,将是林业次生、衍生灾害最突出的隐患,但至今尚未引起全社会的认识。
来自安徽省的消息说,今年大别山区春茶和春笋有可能绝收,直接影响到当地林农50%以上的收入,长远看还会导致未来数年竹木生产断档。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桂林市近年来林业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23%。就毛竹来说,要恢复到灾前的状况至少需要4~5年时间,林木的恢复则需要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依靠竹木实现增收的林农,其收入将会下降,有的将会出现负增长。
湖北省林业局的数据让自己也始料未及:林业损失最大的是油茶、果树、药材等经济林,有些地方基本全军覆没。广大林农赖以生存的柑橘、竹林等所遭受的毁灭性损害,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至少3~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收入。
江西省林科院博士江香梅认为,种苗受损,将影响今后1~2年的林业生产。现在农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苗木价格一涨再涨,这次冻害有相当部分苗木被冻死了,一些地方今年的造林计划将很难完成。
雨雪冰冻灾害也严重影响林改成果的巩固、林农的利益。
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说,有的祖祖辈辈靠山吃饭的林农,因冻害损失,可能几年都翻不了身,打击非常大。江西广大林农刚从林改中看到致富希望,突如其来的这场天灾,将会挫伤林农对林改的信心,对林改的深化特别是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推进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江西省奉新县罗市镇店前村村支书黄昌华对此也表示担忧:未来3~10年依托经营毛竹、杉木、湿地松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林农将基本丧失收益,生活压力剧增,出现大面积返贫,如果基层管理不到位,林农情绪不稳定,极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哄抢事件发生。
灾害对林业企业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江西省2613家木竹加工企业未来2~10年内,原料来源受到严重限制,31.5万企业职工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将产生大量下岗职工。
这次灾害使多年的造林绿化成果毁于一旦,大片森林遭受毁灭性破坏。来自国家林业局灾后调研组的消息说,估计广西全区森林覆盖率下降3~4个百分点,桂林市的森林覆盖率将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桂林北部山区既是重灾区,又是是漓江和湘江的源头,对涵养水源将产生严重影响。
林业专家认为,隐性灾害比显性灾害更具威胁性。由于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较湿,如遇到极端气候条件,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以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冻融还将导致林区水土流失。
贵州省西南地区农村多为连片的木板房,损毁一座宅院,就会砍伐一片森林,同时也容易发生家火上山、山火进村等危险。
灾后新课题:我国南方森林亟待重建
随着交通、电力基础设施的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趋于安定,中央和各级政府可能会宣布此项救灾工作圆满结束。但专家分析,由于雨雪冰冻自然灾害时间长、面积广、程度重、损失大,对于林业这样周期长的行业来说,救灾才刚刚开始,重建的任务也将持续多年。
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事关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事关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落实。专家提出,这次灾害涉及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恢复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林区的电、路、水和防火设施,尽快安排种苗资金,恢复造林生产。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关于报送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后生产重建规划方案的通知》,要求林业行业着手灾后重建,切实组织好今年造林任务所需苗木的供应和今后林业生产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的能力恢复,维护林区社会的稳定,并迅速组织力量,编制林业灾后重建规划方案。
专家认为,这次雪灾有许多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森林结构的不合理和森林经营的不科学,导致林木和竹林抗灾能力十分脆弱。长期以来,我国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树种、林龄结构严重失衡,没有形成异龄、复层、混交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功能不稳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之所以大面积毛竹林受冻压弯、爆裂,与林农追求短期利益,将毛竹林中的阔叶乔木、杂灌砍光,营造毛竹纯林有直接关系;而湿地松的大面积受灾折断,也与林农不按照采脂规程的规定,超强度或在小径级松木采脂,导致湿地松树势衰弱,承重能力降低有关。由于森林生态功能的稳定性和林木的抗性降低了,才加剧了这次林木受灾的程度。因此,在公益林和一般用材林的经营中,一定要坚持营造多层、异龄、混交的林分,才能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树木,一棵棵折断倒伏了,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南方森林亟待重建。
据专家估算,受灾害影响,毛竹恢复需要5年时间、松杉恢复需要10年、阔叶乔木恢复需要20年,古树无法恢复,生态的修复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是这次与雪冰冻灾害给我们出的一道大难题,是中国务林人必须面对、必须尽快破解的一道难题。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