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古称“姑墨”,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祥地。阿克苏位于新疆天山南麓、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世界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上游,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30多个民族。
过去,这里年均降水量不到7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1950毫米以上。周边大多是戈壁荒漠,风起沙来,遮天蔽日,吞噬良田。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0.3%、39.5%和3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在柯柯牙、库克瓦什防护林的环抱下,阿克苏市林水相间、绿荫葱翠、鸟语花香、自然和谐。
从零星绿色到满目葱郁,阿克苏在生态建设方面赢得了赞誉。与此同时,阿克苏的经济也实现了大幅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9.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43.5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7.26%、138.6%和143.2%。几年来,阿克苏先后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和“国家级优质商品棉基地”。2008年11月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柯柯牙就是榜样
1986年起,阿克苏市开始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和驻地部队官兵义务劳动,在城区北郊和东郊荒漠上,构筑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历时23年、80余万人(次)参与,累计植树造林12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千万余株。就这样,阿克苏人在昔日戈壁荒滩上筑起了一条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绿色长城”。
柯柯牙的“绿色长城”为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联合国将其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它也成为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柯柯牙绿化工程,让阿克苏人打造出了“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凭着柯柯牙精神,阿克苏又实施了库克瓦什治沙绿化工程、“三北四期防护林”、退耕还林、优质特色林果基地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受保护的农田面积从1978年的1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75万亩,绿洲农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极大地提高了绿洲的社会经济承载力,昔日“沙进人退”的局面正在改变。
戈壁沙漠中崛起生态绿洲
阿克苏绿了,可光有绿还不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西部最佳投资环境”是阿克苏人的新目标。
建设森林城市,生态保护是长效之举。阿克苏对全市192.06平方公里湿地、4000亩原始胡杨林实行强制性保护。
2005年以来,阿克苏投入1400万元聘请国内顶级规划设计院,对森林城市、水系、多浪河景观带等进行设计规划,邀请专家评审。历时三年,形成了“三廊、十五核,绿网覆盖,绿脉放射”的森林城市规划,并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永久性地确定下来。
高起点、高标准、卓有远见的规划,让阿克苏的绿,美得独具特色。
城市绿地与外围森林绿地联接;拆墙透绿、拆房建绿、见缝插绿等发展立体绿化;建设多浪公园、胡杨公园等30多处独具特色的公共绿地和城市公园;道路改造工程,使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而且一街一景,自成风格;在树种配置上,除了选用胡杨、新疆杨等乡土树种外,还引种驯化成功的120余种优良树种;乔灌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
阿克苏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之水”。阿克苏人知道,有了丰富多彩的绿,更要有水为纽带。“六纵四横十一湖”的水网格局,做足了水文章。2006年启动的多浪河景观带改造工程,利用穿城而过的多浪河,让水成为城市景观的点睛之笔。这项改造工程将于2010年完成,届时,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水韵·森林之城”,将在茫茫戈壁沙漠中崛起。
要漂亮更要实惠
在荒漠戈壁地区建设森林城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建设,统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阿克苏人探索出了生态林、经济林、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之路。
阿克苏把红枣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来加快发展,既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又构成了城市的一道特殊风景和绿色防线。阿克苏林业开始走上了以林养林、林果畜结合、靠林增收的发展之路,有效解决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作为一个沙漠边缘的绿洲城市,水资源的相对不足,是生态建设中遇到的难题。阿克苏人认识到,走节水型发展路子是建设森林城市的必由之路。把地表水节约利用与地下水的有序开采相结合,集成使用喷、滴灌高效节水技术与供水到户等常规节水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城市森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好的规划、再好的设想,没有资金可不行。在阿克苏这样一个财力并不雄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单靠财政投入搞生态建设是不现实、不客观的。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于是,阿克苏出台了“政府规划、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的政策,并鼓励“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大力发展非公林业,广泛吸收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市森林建设,有效解决了造林资金不足的难题。
建设森林城市,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伟大工程。森林城市的建设,将阿克苏带入了现代文明,将阿克苏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国家森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赋予了阿克苏新的城市内涵,真正使城市森林成为阿克苏的特色、形象和品牌。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