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宝库孕育共和国的朝阳产业

  中国绿色时报12月22日报道 30年的改革开放让森林这座绿色宝库越发熠熠生辉,使林业这一古老的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30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了近70倍,初步形成了以林木种植、经济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运、木竹加工、人造板制造、林产化工、林机制造、木浆造纸、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   30年,我国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内涵进一步丰富;林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突出,中东部地区已经成为人造板生产中心,东北成为森林食品和北药的主要产区,云南及东南沿海则成为花卉产业的主要基地……   数字声音 绿色财富汩汩涌出   2007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5万亿元,为1978年的69.6倍,林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642.91亿美元,业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大国。   简单的木材生产一直都是林业产业的主要内容。30年来,林业累计为社会提供了17.33亿立方米商品材,134.67亿根竹材,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目前以木材为原料的产品已不下10万种,广泛用于建筑、装饰、交通、能源、化工、军工等诸多行业。   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建筑装饰装修业、家具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人造板工业的快速发展,人造板产量从1978年的62.45万立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8838.58万立方米,年均增长速度为17.5%,成为全球人造板生产第一大国。   家具业从传统的手工业发展成为以机械化生产为主、门类齐全的一个重要产业,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更成为全球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全国家具总产值从1985年的29亿元增至2006年的43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7%以上。   我国的制浆造纸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纸和纸板的产量达到7350万吨,是1978年432.7万吨的17倍多。   松香、松节油、紫胶、天然精油等林化产品产量也都持续上升。松香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量基本维持在30万~45万吨的水平,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位,2007年达到106.17万吨。   30年来,我国林业机械制造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978年总产值约为1.78亿元,共有林业机械企业大约50家,到2007年我国林业机械总产值大约为300亿元,企业数量达到1500家。   全国经济林总面积到2007年底已发展到4.2亿多亩,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1.8倍。各类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1.09亿吨,比改革开放之前增加了近10倍,年总产值2800多亿元。2007年,包括干鲜果品、茶、中药材以及森林食品等在内的产品的种植与采集业的产值为3069.05亿元。   粮油安全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我国南方14个省(区)的山地、丘陵地区,当地农民有着多年的种植油茶与食用茶油的习惯。目前我国油茶现有种植面积4531万亩,年产茶油总量约为27万吨。   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成为社会热点,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能源林基地建设加快,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正着力打造从原料培育、加工生产到销售利用的“林油一体化”、“林电一体化”发展体系,并与中国石油、中粮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已完成100万亩油料能源林基地建设。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的沙产业、湿地产业、竹藤产业和野生动物驯养产业蓬勃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沙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03年,沙产业已累计向国家提供利税近100?亿元;湿地产业总值截至2007年已达70.05亿元;一个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贸易的较为完善的竹藤产业发展体系正逐步形成,年进出口贸易额达2亿多美元,并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2007年我国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值已近百亿元。   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截至2007年底,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达75万公顷,销售总额达613.7亿元,花卉出口总额达3.3亿美元。   森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林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自1993年起,我国仅森林公园的游客人数就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2007年全国森林公园游客人数达到2.47亿人次,旅游收入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2007年森林旅游社会综合产值近1200亿元。   年轮印记 镶嵌每一历史时刻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林业产业也有过曲折的发展历程。曾经的大规模采伐,重取轻予、重采轻造的政策,造成森林资源过度消耗,严重阻碍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林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国家林业局原森林资源司司长寇文正深有感触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林业生产了大量木材和林产品等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保证了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国有林区由于多年开发利用、过度采伐导致了森林资源锐减和生态状况日益恶化,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机,“两危”困境日益显露,促使人们大力植树造林,保护资源。   到了90年代,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兼顾三大效益。1993年我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1998年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大工程推动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要求“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强调林业行业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006年,林业产业建设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相继出台。   2007年,我国林业进入全面推进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年,全国林业产业大会胜利召开、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正式成立、《林业产业政策要点》颁布、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成功举办……   今年,全力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又为全社会投资林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必将激发全社会投资林业产业的热情,又一个产业发展的高潮必将到来。   广阔未来 激活现代林业建设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林业产业所走过的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正如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所指出的,林业产业是整个林业工作中的活跃因素,它既具有一般产业的共性,又具有明显的六大特性,即基础性、不可替代性、生态性、多样性、稀缺性、战略性。这就意味着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也可以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立起发达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满足社会和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积累雄厚的财富和充足的资金,生态建设才有坚实的资金保障和发展动力。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兴林富民的必然途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可充分挖掘林业的经济潜力,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70%,有5亿多农民生活在山区,“依山脱贫,靠林致富”是他们的迫切愿望,也是林业承担的历史使命。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43亿亩林地的潜力、4万多种物种资源的潜力和林产品市场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山区林区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可以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分享到林业发展的成果,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广大农民富裕起来后,必然会激发出更高的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必然会把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林业建设。林兴则民富,民富则林兴。   随着全球森林资源的日益短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森林资源作为重要战略资源而加以保护,木材等林产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已由一般的经济问题逐步演变为资源战略问题。林业产业将作为战略性产业,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突如其来金融风暴的牵连,但依然不会停下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林业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满信心满满: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后备资源将越来越雄厚,林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会越来越多,成为了激活现代林业建设的引擎,其牵引积聚的巨大绿色财富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阔范围内惠及大众。   走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林业产业栉风沐雨,发育得枝繁叶茂;展望未来,完全可以想见:兴林富民不是梦!(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