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外来物种入侵 打击“生物海盗”人人有责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据环保专家统计,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   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本报记者为此采访权威人士,勾勒外来物种入侵的形势,以期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希望大家擦亮眼睛,积极行动,共同防范危害我们家园的外来物种。   ——编 者   每年经济损失约占GDP1.5% 严加防范外来入侵物种   我国因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 1.5%,而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后果难以估量。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博士疾呼。   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入侵物种数量比较多,据统计有400多种,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海洋、森林、湖泊、草原、淡水、河流都有外来入侵种的危害。另外,几乎所有的门类都能找到一些代表性的物种。   通常说的损失只是经济方面,而且我觉得这个数字还是趋于保守,我估计至少占GDP的1.5%。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间接损失的计算十分困难。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盲目引种 风险很大   就管理机制来说,对于生物入侵的管理,国内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生物入侵的管理分散于各个职能部门,呈现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从法律来说,虽然我国目前涉及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约有18部之多,但还没有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项法规或条例。 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的体系、机制。   尽快完善引进外来物种的审批与决策机制。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的单位和个人,在引进前,必须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引入的外来物种,相应的主管部门应当在进境后进行隔离监管,经过监管期未发现有不可接受风险的方可进行扩散。从事农业外来物种引种试验的单位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应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农业外来物种引种安全证书。   先把危害讲清楚   专家们经过细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中近40%属有意引进,近50%属无意引进,只有少部分自然传入。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的外来物种占了大头,说明人们对它们的危害性认识不够,防范不力,其思想根源是对自然生态的无知与无畏。   物种入侵导致灾难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1859年,英国人托马斯·奥斯汀引进了24只兔子,为打猎而放养了13只。这13只兔子至今已繁衍6亿多只后代,给澳政府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1845年,爱尔兰从南美引进的马铃薯带有疫病,导致境内马铃薯全部枯死,饿死150万人,成为人类史上生物入侵造成的最大悲剧。   19世纪中期,从俄国侵入北美的白松锈病,几乎毁灭了美国全部的白松。更多……   打击“生物海盗”人人有责   也许您并不知道,上了餐桌的牛蛙、小龙虾、福寿螺,家里的宠物巴西龟、八哥,这些被称为“生物海盗”的外来入侵物种,正在蚕食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而日常不经意的不当行为,也许就会造成对自然的极大伤害。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可是公众对此却知之甚少。”环境保护部生态司生物安全处处长王捷聊起外来物种入侵的话题,一脸忧虑。“公众想到的可能是白蛾、水葫芦,可是不知道自己从花店里买来的花束中也许就有对生态系统杀生力。   王捷说,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携带一些病原微生物,而更重要的是,一旦入侵物种适应了当地环境并成为优势物种,对区域生态平衡将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无意引进。所谓无意引进,就是指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带入一些外来物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公众对防治外来生物侵害非常重要。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