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低碳经济 林业机会巨大

  金融危机是否已远去?经济复苏是否已开始?   在过去的两年中听到了太多坏消息的全球经济决策者们,正在急切地期盼着这个好消息的到来。   此时此刻,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新领军者年会来到中国,并在年会开幕前夕发布了《2009年~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世界与中国,新领军者与竞争力,危机与复苏……种种悬疑,期待得到解答。   谁将被选中,成为标准答案的提供者?世界经济论坛首席运营官施耐德说:“世界经济论坛需要中国,不仅因为中国的地位,也因为中国的智慧。”   9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全球133个参评经济体中,中国的排名由去年的第30名上升1位,排名第29位。   随着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力提升,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中国面孔与中国声音越来越多,而在媒体对企业家的采访中,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低碳经济、绿色增长。   人民网9月21日消息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协调员王之佳日前在京表示,近年来,中国不断增加环境投资,大力推进环境产业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绿色经济先锋”。   显然,至少在中国,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开启。   “百度”一下“低碳经济”,页面上给出的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现阶段,要生产和发展,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碳的排放。低碳经济的背景其实正是气候问题。而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占有特殊地位。发展低碳经济,既要重视节能减排,也要重视碳汇。所以,低碳经济要求在尽量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必须重视发挥森林的固碳作用。   暂时放下森林的固碳作用不谈,林业在低碳经济中又能分得几杯羹?   即使仅用看待“经济”的眼光来审视,林业机会依旧巨大。   首先,低碳经济呼吁经济活动低碳化,林业适时开展林改鼓励更多人投入到林业生产中。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56%的人口生活在山区。全国集体林地有25亿多亩,占全国林地面积的58%,主要分布在山区。因此,林业拥有让更多人投身林业生产的空间和资源。同时,要加快发展山区和区域经济,潜力在山、希望在林。   林改涉及25亿多亩集体林地,通过将山林经营权承包到户,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森林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和林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倡导低碳经济背景下,通过加快林改促进林业发展,可以鼓励更多人投入到林业生产中,让更多的经济活动实现低碳化。   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困难,林改为这些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和致富的平台,一些省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农民工返乡务林,实现了“城里下岗,山上就业”,“不离乡可就业,不出山能致富”。据不完全统计,林改以来,各地已吸纳劳动力3689.3万人;农民4922.7元人均收入中,来自林业的收入为613.9元。   林改,正是实现让更多经济活动低碳化这个目标的突破口。   其次,低碳经济倡导能源消费生态化,林业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开发。   提出低碳经济,一是低碳意味着对化石燃料需求减少,二是低碳排放可以解决当前最重大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同时,既然是种经济发展模式,自然最后落脚点在于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而林业生物质能源将通过同时兼顾这三方面而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统计,如果将我国2007年进口成品柴油的外汇支出拿来,投资开发荒山荒坡,利用5年左右时间就可培育1亿亩油料能源林,可年产3000万吨含油果实,开发1000万吨生物柴油。这相当于建成了一个地上可再生油田,开辟了国家能源多元化供给渠道。我国每年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生物质废弃物约1.4亿吨,林木修枝等产生的生物质有1亿吨,树木果实和天然树脂有200余万吨,若能将这些资源的50%开发成能源,可以替代6500万吨的石油能源。目前,我国尚有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8亿多亩,如果利用其中的20%来种植麻风树、文冠果、黄连木等高产木本能源植物,每年可生产生物质原料2亿吨,相当于1亿吨标准煤。   石油煤炭代表着过去的高碳经济,生物质能源代表着低碳经济下的新能源未来。林业生物质能源因为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又具备来源可再生、生长过程同样环保的优势而挑起了生物质能源的重担,成为生物质能源发展中的佼佼者。   最后,低碳经济要求科技效率最大化,林业挑战沙漠化的实践,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践行。   提起沙,人们往往想起连绵无际的沙漠,想起漫天飞舞的沙尘。换一种角度看,沙也是资源。   沙漠地区有充沛的阳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阳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便可在不毛之地上造出绿洲。沙产业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产业,正在世界范围勃然兴起。   透水砖,便是让沙子变废为宝的一个典型案例。   作为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防沙治沙不是陌生的词汇,但用沙来做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绝对是一项创新。   生泰砂基透水砖,采用风积沙为原料,通过破坏水的表面张力而具有透水功能,砖体内有大量孔径小于灰尘直径的毛细管,在透水的同时还能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当透水砖使用寿命到期后,只需消耗少量能源,便可把旧砖生成沙子,再制成新的砖。   沙子,其实并不那么可怕,一盘散沙聚集在一起制成生泰砂基透水砖,便具有了耐压、耐磨、抗冻、防滑等性能。鸟巢、水立方和奥运村等新建筑周边都采用了这种新型透水砖。   先进的林业科技是防治沙漠化、发展沙产业的有效保证。在科技的助力下,我们可以尽快在沙地上种更多的树;在科技的护航下,我们能够有效保证种下的树木成活;在科技的领跑下,我们甚至可以把沙子变成优良的建筑材料。因为科技,林业挑战沙漠化的理论正在变为现实。(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房田甜)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