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国绿色时报12月3日报道 冬萧夏盛,春华秋实,城市的四季因为实现了绿化呈现出不同的风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享受这份惬意的同时,可曾关注大量园林绿化垃圾——枯枝落叶的去处?在北方一些城市,每到秋季街道路面就铺满落叶,这些落叶全部涌入垃圾处理系统,给环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11月29日,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北京花乡花木集团,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见到了用枯枝落叶加工制造的有机肥料,不禁眼前一亮。这些绿化废弃物经过加工回归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正所谓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但解决了垃圾的去处问题,还为下一轮的绿化作了准备。   落叶堆积如山,城市环卫不堪重负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绿化美化和郊区林业抚育、果树修剪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树木枝干、落叶、草屑、花败及其他修剪物。随着绿化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每年产生的园林绿化废弃物总量也在剧增。以北京为例,仅8个城近郊区2007年的园林绿化废物就有167万吨。如果将其全部堆积,则会出现高1.5米、底面积相当于整个颐和园的巨大堆体。   目前处理这些绿化垃圾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填埋、焚烧和资源化处理。焚烧由于严重污染空气,被许多城市明令禁止。与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是目前处理园林绿化垃圾的主要途径。然而研究表明,填埋处理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且容易污染地下水,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威胁环境和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种途径——资源化处理则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   垃圾是没放对地方的资源   研究资料显示,园林绿化废弃物的主要成分为有机质,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资源。将树枝、树叶、草屑等堆置发酵处理后,可作为土壤改良物质还原到林下和绿地中去;经深加工后可作植物育苗、花卉栽培基质;粒径较大的处理物可用于树埯和裸露土地的覆盖。   在北京花乡花木集团的枝叶处理厂,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看到了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工人将落叶、枝干等废弃物装入加工机械,经过两次粉碎处理,变成木屑一般的细末。这些细末进入发酵室,添加微生物菌剂调制的发酵剂。经过堆积、翻动,两个月以后,昔日恼人的垃圾就会变成富含丰富养分的有机肥料,散发着植物特有的味道。   落叶回收期待更多支持   北京香山公园是北京市绿化废弃物堆肥化处理循环利用的试点之一。公园工作人员周肖红介绍,堆肥处理厂的建设费用加上运营成本,和处理场每年为公园增收节支的贡献相比较,大抵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然而在北京,每年得到资源化处理的园林绿化垃圾只有3%,推广这种技术,还有哪些条件没有成熟呢?北京林业大学孙向阳教授介绍,首先需要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了较全面的立法,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已经出台了免税、减税、低息贷款等政策,加拿大对于小区的园林绿化废弃物采用集中消纳,根据用户要求政府免费提供花木基质和有机肥。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立法相对薄弱,只在2007年出台了一项鼓励政策,并无指定相应措施。同时,政府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补偿前端消纳费用,建立类似有机肥的补偿体系;在发酵(菌剂等)产品配方调配方面,自主研发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资源化处理的产品还主要在公园,绿化公司等单位内部自行消耗,要进入市场、成为全社会共享的资源,还需政府统筹规划,分类搜集,同时要提高民众对这项事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   变废为宝前途光明   目前,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已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北京市,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分层次、分季节、分区域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园林绿化废弃物产出量较小的区域,在绿地附近建立消纳点就近处理;废弃物产出量较大或城区转移消纳的集散区域,建立废弃物集中处理厂;在郊区县大力推广森林经营的废弃物集中粉碎、堆沤、腐熟后再还原林下;同时对郊区林业废弃物分类后制成食用菌菌棒或压制成能源块,实现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目前,丰台、顺义、朝阳等区已相继建成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基地,一些基地已具备年处理10万立方米的能力。有关专家透露,这些集中消纳基地收集的落叶,变身成花木基质、环保肥料和土壤改良添加物后,年经济效益可达1000万元。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即将出台,昔日的垃圾变废为宝,在城市绿化系统内部构建绿色循环经济,前景光明。(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刘娜微)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