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山上飘扬的绿色战旗

  中国绿色时报3月24日报道 翻过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蓝色屋顶的哨所,这就是素有“高原林政执勤第一哨”之称的西藏林芝松多林政检查站。   武警西藏森林总队的20名官兵,常年驻守在这个森林部队海拔最高、条件最苦、任务最重的林政检查站,他们在生命禁区用赤诚捍卫森林资源,用意志挑战生命极限,用真情奉献人民群众,用挚爱呵护生态和谐,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践行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为保护西藏宝贵的森林资源、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及促进西藏的和谐安宁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12月,武警森林指挥部党委授予松多执勤分队集体一等功。   献身使命 崇尚荣誉——为森林资源筑牢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西藏林芝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自治区启动安居工程后,多数木材需要从林芝供应全区各地。受暴利驱使,一双双黑手伸向林海,高原脆弱的生态和珍贵的原始森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几年来,检查站官兵坚持依法文明执勤,始终用赤诚捍卫使命,为保护西藏森林资源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2003年9月,一辆挂着部队牌照的大巴车缓缓驶来,按规定过往军车一律不检查,但当这辆军车驶过身边的一瞬间,哨兵李姚的心里犯了嘀咕:“怎么驾驶员穿着老式军装?这车肯定有问题!”他当即通知官兵尾随侦查。果不出所料,在检查站5公里外的餐馆吃饭时,“军官”露出了马脚,服装是假的,驾驶证是地方的,10余立方米木料当场被收缴。   藏族群众有天葬的习俗,地方政府允许死者家属拉一点木料补贴丧葬费。2006年的一天,一辆卡车挂着经幡缓缓驶来,车厢里的棺材醒目逼人。哨兵石淋膳举旗示意停车,司机极不情愿地接受检查。死亡证明,没有!乡镇的介绍信,没有!打开棺盖,“尸体”面色黝黑红润,小石心里有了底,于是将计就计,拿起钥匙扣划向“尸体”的脚心,“尸体”忽地坐了起来,不法分子的伎俩再一次被官兵识破。   执勤中,官兵随时面临着糖衣炮弹的攻击,2008年5月的一天,没有木材运输许可证的10余辆车同时抵达检查站,木材老板对班长代明伟说,只要把车放过去,就给他们10万元。小代指着哨位上“忠诚、责任、荣誉”6个大字,铿锵有力地问道:“你知道这一个字值多少钱吗?”木材老板被问得哑口无言,悻悻地离开了。   检查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化整为零、蚂蚁搬家,改装车辆、变法藏匿,强行冲卡、暴力抗法……不法分子绞尽脑汁与官兵斗智斗勇,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6年来,检查站平均每天检查木材车辆几十台,每天查处盗运、超载木料20余立方米;官兵化解冲突事件10余起,转化100余名不法分子,为3000余人宣讲了法律法规,先后拒贿几百次,金额达数十万元。   忠诚于党 坚定信念——在挑战生命极限中锤炼核心价值观   在西藏,海拔高、氧气少、条件苦是对官兵最大的挑战。松多执勤分队用意志挑战生命极限,使“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薪火传承。   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特别到了冬春季节,更是寒风刺骨、呵气成冰。松多检查站的官兵都有护膝、口罩、手套、唇膏、冻疮膏五件宝,但依然抵挡不住凛冽的寒风和摄氏零下25度的严寒。90后战士李姚,手被严重冻伤,11道深浅不一的口子,流血、结疤、开裂,周而复始,半年就用了20多盒冻疮膏。   在这里,冬天的菜,拿被子盖着都会结冰,冻萝卜咬上去是空心的,冻白菜吃起来满嘴骚味,青笋要煮熟后才能削皮。更难以想像的是,炊事员早上开厨房门,手瞬间被冻到锁上,竟生生拽下一层皮。   在艰苦的哨位,生活供给很不方便,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成了执勤官兵最大的奢望。食堂发的苹果,大家舍不得吃,放在床头柜里,经常拿出来闻一闻,过过瘾;6年来,司务长叶茂松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他每天都要把削掉的萝卜皮、扒掉的菜叶子留下来,全部做成泡菜,等菜少的时候再炒给官兵们吃。   面对个人得失,执勤分队官兵总是把责任和使命高高举起。黎勇是第一批到松多执勤的战士,当时,执勤点唯一对外联系方式就是写信,可信寄到手里要一个多月时间。黎勇得知父亲患肝癌晚期的消息,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支队特批他回家,踏进家门,父亲已去世7天。站在父亲的坟头,他强忍悲痛,深深地行了一个军礼,凝固的军礼留下了一名22岁森林战士终身的遗憾。10天后,黎勇回到哨位,用对国家绿色事业的大爱诠释着对亲人的大孝。   指导员佟磊和妻子杨悦2007年领取结婚证,由于执勤任务繁重,婚礼一直拖了两年多。2009年12月,杨悦乘火车、坐飞机赶了几千公里路来到松多,与佟磊举行婚礼。刚到检查站,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杨悦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天早上流鼻血。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杨悦与佟磊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刚刚举办完婚礼,杨悦的身体就呈虚脱状态,3天后,不得不含泪离开了爱人。   几年来,执勤官兵把根扎在了西藏,把苦融入了血脉,把爱撒在了高原。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苦中作为、苦中奉献,在哨位上默默无闻地诠释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牢记宗旨 热爱人民——用真情与行动传达着执政为民的心声   松多检查站是森林官兵形象的窗口,从执勤第一天起,官兵就把“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写在哨位上、装在心坎里,用行动传递着爱民情怀,有力地促进了驻地社会和谐文明。   2008年的一个深夜,藏族女孩央宗突发高烧,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上,一家人乱作一团,跑到检查站求救,卫生员何海军踏着积雪赶到她家,为孩子打了退烧针,配了退烧药,连续4个小时守在小央宗床头,直到烧退了,小何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   离检查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温泉。附近的老百姓常去洗澡,但温泉上无片瓦、下无遮挡,极为不便。执勤官兵连续用了6个休息日,用木板建起了房子,用水泥沏出了池子,简易温泉洗浴房建好后,隔三差五官兵们就去清扫垃圾、维修房屋。一砖一木温暖了藏族群众的心,从此,这一眼温泉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暖心泉。   2009年5月3日下午两点,一辆旅游大巴紧急停靠在检查站,一位女游客由于感冒,呼吸急促且伴有轻度昏迷。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肺水肿,在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事不宜迟,官兵把游客抬到宿舍,供上氧气,对其进行急救,2个小时后,游客脱离了生命危险。   6年来,执勤官兵累计帮助了300余名过往游客,救助车祸受伤人员8名,协助修理车辆70余台次,检查站成了远近闻名的爱民服务站。   执守天职 报效国家——用责任和情怀诠释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战斗在高海拔地区的松多执勤官兵,从执勤第一天起,就把促进生态和谐的历史责任深深地印记在脑海,用挚爱呵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2008年1月,哨兵黄磊发现一只白唇鹿从营房后面的山坡上滚落下来,多处划伤,鲜血直流。官兵们立即将白唇鹿抬到营区救治,卫生员舒鹏一边对伤口进行包扎,一边向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救治方法。为了给白唇鹿补充营养,炊事员陆超拿出舍不得吃的青菜,把葡萄糖汁搀在水中对它进行细心喂食。在官兵的呵护下,白唇鹿顺利度过了危险期,被送到了野生动物救助站。   2008年2月,执勤官兵从一辆卡车上查获一只受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精心照料两周直至猕猴恢复健康后,将它送到了保护区。放归了一只猕猴,官兵却与保护区的一大群猕猴结缘。执勤官兵每次到保护区巡逻,都要给猴子送些玉米、花生,日久生情,现在,官兵们在保护区只需一声口哨,500多只猕猴就会浩浩荡荡地赶来。   2009年3月,哨兵林海正在检查运输木材车辆,一辆白色的桑塔纳轿车“忽”一下驶到眼前,车速之快,令人顿生疑虑。林海断定,这车绝对有问题。官兵们经过5公里的追赶拦下了车,林海在后备箱里发现两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马鸡,在官兵的安排下藏马鸡重返了山林。   松多执勤官兵把野生动物当作最真挚的朋友,精心为野生动物打造生命驿站。几年来,官兵累计查获野生动物40余头(只),缴获熊胆、麝香、鹿角、豹皮10余个(张)。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