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林农靠“空气”创汇百万元

  中国绿色时报8月17日报道 在自家门口种树,可以创“汇”!森林排放的氧气、吸纳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商品!种树卖钱,付钱的是世界银行!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兴环营林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的森林碳汇造林项目,获世界银行碳基金支付首笔“碳汇款”125万元,直接参与项目造林的2000林农从中获益。   该县龙岩乡朝各村村民刘友英参与森林碳汇造林1000余亩,收到世界银行碳基金支付的4000元。刘友英既没卖一根林木,也没少一寸土地,而是出售了这片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像刘友英一样,靠着“空气”赚来了真金白银的毛南族林农既兴奋又开心。   2006年4月,位于偏远山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率先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碳汇林业、增加森林碳汇”的要求,向自治区林业厅申报森林碳汇造林项目,项目于当年11月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理事会注册成功,环江成为全球第一例注册并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森林碳汇项目的县份。当地2000农民就这样加入了世界碳汇造林事业。   该项目是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实现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进行的林业碳汇合作项目,即发展中国家在植树造林后,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作为减排指标出售给发达国家。   项目由环江兴环营林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实施,采取与农户分成盈利方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出资造林,木材和林副产品收入按4:6进行分成,碳汇收入按6:4进行分成。至2009年底,环江2000多农户在该县西北部6个乡(镇)高海拔地区以“大叶栎+马尾松”、“荷木+马尾松”、“枫香+马尾松”、“枫香+杉木”等速生乡土树种混交林及以桉树纯林等模式造林近3万亩。按照协议,这片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由世界银行碳基金以每吨4.35美元的价格购买。通过专家初步测算,这片森林共吸收二氧化碳约1.6万吨,世界银行碳基金分别支付2008年和2009年碳汇交易款人民币125万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