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3月10日报道(作者:迟诚 刘娜微 李惠均)“怎么转,转向哪?差在哪,难在哪?”目前两会代表和委员们正在审议和讨论“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无疑是焦点。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担负着生态建设主体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双重使命。
西部大开发,林业产业奏响了怎样的富民乐章?下一个5年或10年,林业产业又将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哪些亮点?生态优先、产业提速新的支持点和动力源在哪里?
代表和委员们谈起林业产业与兴林富民来也是话题多多。
兴林富民,释放山区致富潜能
兴林富民在西部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句话说了这么多年,仍旧是真理。”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主任吴海鹰在宁夏代表团小组讨论时说,过去宁夏的人口增长率很高,贫困人口很多,近几年通过控制人口,退耕还林,发展林业产业,农牧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介绍,截至2010年底,宁夏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370.9万亩,林业总产值达110亿元,比2009年增加20亿元。枸杞、葡萄、红枣等节水避灾、高附加值的经济林业已成为主产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吸纳转移富余劳动力的支柱产业和节水型社会的优势产业。
西部大开发已经走过了10年,林业产业已成为拉动西部省(区)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林业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正在显现出来。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沙棘、枸杞产业年产值已超过亿元,基本形成了“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产业模式,成为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支柱产业;新疆阿克苏地区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1元,较上年增加1098元,其中,林果业就占到571元;云南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10年来发展迅猛,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400多万亩,年产量超过30万吨,产值60亿元,核桃成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全省农民年人均从特色林果产业中收入500多元,很多地区已经超过千元。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经济是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正如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所说,加快林业发展,可以释放山区发展的巨大潜能,带动亿万农民增收致富,对于统筹山区和平原、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山区通过发展林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发展林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也必将为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全国经济再上新的台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转变方式,提供发展新动力
“要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宗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11年全国厅局长会上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兴林富民,坚持兴林富民也更有利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因为,只有兴林才能富民,只有富民才能激发林业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更加自觉有效地推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必须把兴林富民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兴林富民上想办法、下工夫、见实效。通过兴林富民切实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真正推动林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正在做出表率。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说,吉林森工“十二五”期间将着力推进“五个转变”。一是由经营资产向经营资本转变;二是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三是由单一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转变;四是由单元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五是由管护森林向科学经营森林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大兴安岭林管局局长单增庆介绍说,随着《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颁布和实施,2010年以来,大兴安岭突出规划引领发展,投入1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旅游发展、城镇建设等10多项规划,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突出项目建设带动发展,在矿产开发、生态旅游、蓝莓加工等优势产业上取得了突破,三大产业平均增速达到60%以上;突出机制创新激活发展,组建了国林矿业、境外采伐及木业等产业集团,成立了大兴安岭首家地方商业银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做优做强,瓶颈在哪里?
民建中央已经连续多年关注林业产业,今年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快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构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屏障》的提案。
民建中央认为,林业产业现在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荒山荒地面积较大。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三是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差。四是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五是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束缚林业经济的发展等。
为此,民建中央建议:增加林业资金投入,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建立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在采伐政策上有所突破,落实森林分类经营,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雷加富,现仍兼任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副会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林业产业当前的问题提出了8点建议:第一,要转变观念,保护和发展并重,生态和产业并举;第二,林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应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扶持龙头企业;第三,加大森林保险,提高企业和林农应对风险的能力;第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要跟上,引导林农集约经营,提高林地产出率;第五,加大力度建设林业产业合作组织;第六,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产学研结合;第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更多的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第八,林木采伐限额上要有配套合理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翔浩建议,国家应专设油茶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新认为,相关部门应起草并印发《关于加快森林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扎实有序推进森林旅游工作;柏广新建议,国家应加大对非木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二期天保工程中设立非林木资源开发专项扶持资金,给予专项贷款、财政贴息、资源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葛会波认为,在经济林良种补助、技术支撑、配套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