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 为了共同的地球家园

  中国绿色时报4月12日报道(记者:柏章良 厉建祝 刘宁 丁洪美 贾达明 贡佳萍) 4月9日,北京大望京公园迎来数百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就是:植树,为了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而这些特殊的客人,就是世界各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及其家属,他们中有多位是驻华大使馆大使。   记者有幸走近这些国际友人,参与了一次具有特别意义的植树活动。      植树 我们必须的选择   在和这些参与植树的外国友人的交谈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目前,生态环境状况和气候变化问题已经非常严峻,植树是人们必须的选择。   来自美国汽车新闻的一位记者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植树活动。他认为,植树是人们必须的选择。“10年前,我从中国香港进入中国大陆,当时乘火车一路北上,看到铁路两边环境状况非常差,不仅绿树少,而且有很多垃圾,环境问题非常严峻。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植树是必须的选择。现在,中国的环境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中国的孩子们对环境的认识也加强了。公众参与植树,对教育公众非常重要。”   古巴拉丁通讯社记者鲁伊斯·梅里安也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通过植树改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他说:“古巴是一个小岛国,不植树、不缓解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他们的岛国就将面临消失的危险。”      孩子 我们绿色的希望   在植树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国际友人都是全家人一起来参加这样的植树活动。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从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的好几位爸爸、妈妈都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参加植树。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范达文(英文名David Evans)的孩子看起来也就四五岁,记者问他为什么来植树,他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喜欢啊。”看他小小人儿就帮着爸爸拿个大红桶急着要去浇水样子,可爱极了。孩子的回答,真令人为生态环境状况悬着的心,有所舒展呢。   欧盟驻华代表团贸易、能源与环境组组长李明(laonnis Kavvadas)也带着夫人和两个女儿来参加植树。植树时,他在孩子之间忙来忙去地教着她们,一锹一锹地铲土植树,认真极了。他告诉记者,教育就要从小做起。   看到这么多孩子从小就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人们不禁会对自己的生态环境升起满心的希望。      绿色 我们共同的追求   “植树,让环境更美好”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不仅中国,许多其他国家都有相似的公众参与植树的活动,人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让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能够永远生机盎然。   苏里南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穆罕默德·伊萨克·苏罗卡索告诉记者,他不仅在北京参加过植树活动,还在苏州等多个中国城市参加过植树活动。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植树对中国非常重要。苏里南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他们对绿色的好处有切身感受。   尼日尔共和国大使馆一等参赞雷戈·阿杜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国家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他说,尼日尔是西非沙漠国家,沙漠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尼日尔遭遇了严重的沙漠化灾难,是树木改变了尼日尔的生态环境状况。现在,尼日尔至少有300万公顷土地恢复了绿色。   韩国放送(KBS)制片人朴晋范说,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参加植树活动,但在他的祖国韩国却参加过很多次植树活动。他说,韩国的植树日在每年的4月5日,叫植木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有70%的山都是秃头山。经过公众数十年的植树,现在那些原来的秃山全都变绿了。   站在火热的植树现场举目望去,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挥锹植树、提水浇灌,他们的脸上挂着汗水,也透着热切的期望,这一切都是为了人们共同的明天。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