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类是北京重要的阔叶树种。北京新建了110公顷栎类天然优良林分保护示范区。研究人员在示范区开展科学施肥定株、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抚育管理,将其改建成母树林,现在每年可为荒山造林提供优质种子20万公斤。
这仅仅是北京市林业种子苗木管理总站和北京林业大学新近完成的科研项目的一部分。两单位携手取得的“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刚刚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北京市为我国暖温带向温带的过渡区,拥有丰富的用材林、经济林和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如何科学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技术、多目标评价技术和标准、良种繁育和生产等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种苗总站和北林大还建立了21公顷的板栗异地保护及栽培技术示范区,收集了板栗种质90份,筛选出了适合燕山生长的早熟、高产、优质的品种;建设了7.5公顷的蔷薇与丁香异地保存示范区,收集保存蔷薇、丁香野种质资源72份,开展了蔷薇、丁香类型的配置模式研究。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建立了48.2 公顷油松保护利用与监测示范区;建立了北京市油松林和辽东栎林可持续经营优化模型,并对油松林和辽东栎林及其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次生林稳定性及发展进行中长期预测。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