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抗震”能力增强

  3月,有关“日本地震对中国纸业原料供应负面影响”的报道纷纷出炉。但是,来自中国纸业的主流声音并无恐慌的意思,因为细细推敲,进口日本原料对中国纸业影响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纸业对世界原料市场的“抗震”能力在提高。   原料采购多元化以降低风险   3月底,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纸业战略专家郭永新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日本大地震对中国轻工及造纸业的影响分析》一文。郭永新指出,中国纸业的原料来源于国内外两个市场,原料结构多元化,包括废纸浆、草浆、木浆等。近年来我国国产废纸原料使用率不断提高,从而缓解了对国外废纸的依赖,且进口废纸来源于美国、日本、英国、荷兰、加拿大等64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广泛性决定单一国家的市场供给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极其有限。2010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废纸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4.39%,相比2009年降低14.91%,即中国对日本废纸的依赖度呈越来越小的走势。由于这次大地震并不是日本所有的废纸工厂都受影响,因此,作为废纸使用大户的中国包装纸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很小。今后随着中国轻工商品对日本出口的增长,市场对包装纸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转旺。   掌握主动权增加国产原料比例   为破解进口废纸价格不断上涨和供应紧张的不利局面,我国纸业在不断加大国内废纸的回收利用力度。如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今年开始大量使用国内废纸替代进口废纸原料。再如玖龙纸业的各大基地均在不断加大国内废纸的使用量,并要在未来5年内争取做到原料以国内废纸为主。   另外,我国自制木浆产量也在相应增加。统计表明,2010年,我国进口木片463万吨,同比增长67.46%,其中进口非针叶木片448.26万吨,同比增长68.45%,针叶木片进口量为14.86万吨,同比增长42.33%。   海关资料表明,2010年我国进口木片价格为每吨145.48美元,同比增长13.75%。面对高价格进口木片,一些企业整合国内外林业资源,自己种植速生林用于生产木浆。   2010年,云南云景林纸造林92677.1亩,采购木材原料52.2778万立方米,保障了全年满负荷生产。   今年2月25日,太阳纸业老挝浆厂项目通过环评。3月18日太阳纸业发布公告称,募集资金不超过25亿元,将用于老挝“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华泰要向上游发展林浆项目,以打破原料瓶颈。华泰将在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建立原料基地,同时依靠日照港和安徽安庆长江航运优势,建设木浆基地,为公司70万吨/年高档铜版纸项目提供原料。   2010年年底,在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纸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总会计师严肃说,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准备在南美、东南亚、俄罗斯等林地资源丰富国家建立海外林浆基地。   已被列入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龙江福浆纸有限公司100万吨/年木浆项目,为解决生产原料问题,投资3000万美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购买林地并建设林产业基地。此外,公司从2008年起,陆续在俄远东地区收购了3家具有长期林地租约的俄罗斯林业公司,还与多家俄林业公司签订了意向收购协议。完成收购后,龙江福公司在俄将拥有54.3万公顷林地采伐权。同时,俄方相关的森工集团每年可大量向龙江福浆纸公司提供木片。   因地制宜生产非木浆原料是我国造纸企业一直坚持的做法。据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张清文介绍,陕西、宁夏的卫生纸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当地麦草资源生产卫生纸,而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企业则以本地的竹子为原料生产卫生纸,广西和云南的企业以当地的蔗渣为原料生产卫生纸,都部分解决了原料供应紧张问题。   加快开发原料资源是当务之急   纸业老专家杨懋暹曾撰文指出,预计2015年我国纸和纸板的消费总量为1.4亿吨,2020年消费总量为2亿吨。行业能否满足需求,达到相应的产量,关键是能否有足够的原料。而行业筹措原料有两个办法,一是自力更生,另外一个是依靠进口。目前全世界进入贸易的纸浆量不过2500万吨左右,即使全部卖给中国也只够满足“十二五”期间的需求。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行业应该加快开发国内外原料资源,增加自产纸浆的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纸工业将原料政策从“非木为主”改为“以木为主”,所有非木纤维原料在我国纸业原料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是,对于我国丰富的非木纤维原料资源,中外业内人士一直努力开发新技术新设备,以实现环保和规模化生产。目前一些麦草浆厂、芦苇浆厂、竹浆厂、蔗渣浆厂从小到大,逐步形成10万吨/年-20万吨/年生产规模。这使人们看到了曙光,期望非木纤维原料能为行业解燃眉之急。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纸业不进口原料是不现实的,但应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增加国产原料的比例,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这是行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