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森林防火的响亮品牌

  在全国率先完成专业森林消防队标准化建设,率先开展森林火灾保险,率先建立森林防火重点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全面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全国森林防火的一个响亮品牌。   完善奖惩制度,强化防火责任   最近,江西省决定对火灾较多的南康市和龙南县实施重点管理。重点管理期间,取消其参加综合性先进集体评选资格,调减项目资金安排,森林防火主要责任人不得评先评优、不得提拔重用,并需定期到省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汇报整改工作。   根据《森林防火重点管理县(市、区)实施办法》,对森林防火工作不力的县(市、区)实行重点管理,各地进一步将重点管理制度延伸到乡镇。   除了重点管理制度,江西还先后建立了森林防火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江西省将森林防火列入各设区市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由省政府下达《森林防火责任书》,严格兑现奖罚。县、乡(镇)也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江西省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抓森林防火工作的职责,并与干部的考核和使用挂钩。对发生受害森林面积500亩、1500亩、4500亩以上森林火灾的,根据履职情况,分别追究乡镇、县区和设区市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设立专项资金,夯实防火基础   江西省将森林防火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省财政设立森林防火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森林火灾保险补贴资金三项专项资金,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江西省政府要求林区每个村都要配备森林防火护林员。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村级护林员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已配备村级森林防火护林员50819人,在森林防火宣传和野外火源巡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有效阻止森林火灾蔓延。江西省制定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十年规划》,启动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生物防火林带等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目前,江西省参加保险的森林面积达8600万亩,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66%。根据《江西省政策性林业保险实施方案》,对公益林实行全省统保,保费由省财政承担70%、中央财政承担30%;对商品林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林农自愿”的原则,由林业经营者自主投保,保费由财政承担60%、林业经营者承担40%。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扑火能力   危难时刻显身手。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能力如何,队伍强弱是关键。江西深知这一点。2006年9月,江西省开始开展专业森林消防队标准化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编制事业化、保障财政化、装备标准化、管理军事化、指挥一体化”的标准化专业森林消防队109支,队员规模近4000人,同时组建了32支机动专业队。这支队伍由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负责日常管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动使用,成为扑火主力军。   森林火灾发生后,航空护林站往往能发挥扑火尖兵的作用。江西省航空护林站自2007年11月成立以来,重点防火期内租用2—4架飞机,开展空中巡护、吊桶灭火和人工增雨作业,累计飞行近300架次,直接灭火30次。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