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8月11日报道(记者:刘泽英) 一群老老小小的女人娴熟地编织着各种图案,抽丝、引线、编织、上色……一个30多岁模样的妇女专注地编织着一幅侍女图。旁边的大嫂告诉记者:“她是位哑妹,手艺是我们中最好的,收益也是最高的。她编织的一幅图能卖三四千块呢。”这是记者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残疾人竹业技术就业培训基地看到的一幕。
高坪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的组织在高坪还有很多,这是高坪促进林下产业发展的一种形式。近年来,高坪着力挖掘林地资源,创新林地经济模式,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林地经济模式。截至2010年,全区开发林下种养面积13.5万亩,拥有竹林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62个,全年实现林地资源综合产值4.8亿元,林农人均纯收入5180元,高出纯种植户539元。
林地立体开发,多种模式并存
高坪区现有林地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37%。林改后,高坪充分利用林下闲置土地进行立体开发,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林-禽、林-菌、林-药、林-菜”等立体开发模式,大大提高了林地产出效益。
在相对偏远的山区,林下经济开发主要以林-禽模式为主。目前,全区林下养殖规模面积有8万亩。以林下养鸡为主,开发较好的斑竹乡利用鸡粪育蚯蚓、用蚯蚓养鸡(虫子鸡),以及用蚯蚓养鳝鱼、用鸡粪养藕,形成了一个整体循环的模式。现在,斑竹乡通过成立竹林土鸡合作社,建成标准育雏室5个、育蝇室17个、鸡大棚16个,实行规模养殖土鸡、虫子鸡,涌现出养鸡大户50余户、专业养殖户1400余户,全乡人均养鸡超过100只,核心区养殖户人均养鸡超过1000只,仅养殖一项户均收入超万元。2010年,全区依托林下开发,共出栏竹林土鸡153.8万只、竹林虫子鸡7.3万只,产蛋820万枚。其中,土鸡、虫子鸡远销成、渝、藏,年产值1.1亿元。开发较好的斑竹乡人均纯收入6400元,高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759元。
在金城山脉沿线乡镇,林下经济开发以“林-菌-芋”模式为主。农民们根据竹荪菌、竹荪蛋及魔芋喜阴的特性,依托竹林荫蔽的自然环境,从2009年开始聘请市林科所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经过两年探索,现已在斑竹乡庙子沟村建成竹荪菌、竹荪蛋基地600亩,今年已采蛋摘菌4万公斤,实现收入1500万元。
在柑橘基地乡镇,林下经济开发以“林-菜”模式为主。高坪区利用交通方便、柑橘林下有大量空地的优势种植蔬菜,供应南充市区及成渝两地。去年,全区利用柑橘地套种蔬菜4万余亩,产值达3000多万元。
此外,为了解决经济作物与粮食争地的矛盾,有效涵养水土,优化生态环境,高坪区还在鄢家、胜观等山区乡镇探索出了“林-药”模式。从2008年始,胜观镇成立朝阳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半边寨580户林农在林下种杜仲,去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万元,入社农户均增收近7000元。
健全服务体系,打造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高坪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要求,紧紧围绕竹木、畜禽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创办林业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林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区已通过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58个,涉及林下养殖、竹木、花卉、蚕桑、水果、中药材等项目,其中,成员超过100人的合作社有32个。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加入农民林业合作社的农民有98955人、入社农户42985户,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高坪区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由起初的龙头企业创建,发展到现在的种植大户、林技部门、基层组织牵头兴办等多种形式。目前,由种植大户组建的有30个,占51.7%;由龙头企业牵头兴办的9个,占15.5%;由林技部门牵头兴办的12个,占20.7%;由基层组织牵头兴办的7个,占12.1%。
高坪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上接市场、下联农户、带动基地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把分散的林农有效地组织起来,发展规模生产,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了林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加快了林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竹木产业是高坪区林业主导产业,2010年全区竹木产值达2.8亿元。目前,高坪已发展竹木产业专业合作社5个,入会会员1.5万多人。据统计,2010年全区入社农户人均收入达5800元,高出全区人均水平1200元。斑竹乡土鸡养殖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入社农户年均增收上千元。胜观镇精诚竹编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合同,每年促进竹农增收20%以上。
高坪区在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指导其按照专业化生产标准,推广专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林产品的质量、商品率和附加值,降低了农林产品的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农林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区有11个合作社注册商标15个,有8个合作社制定生产技术标准85项,有4个合作社获得了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品种9个。同时,合作社积极参与各级林产品评优、推介、展示展销活动,搭建营销平台。斑竹乡利用竹资源优势开发出竹桌、竹椅、竹沙发、竹灯笼、竹帘、竹编画等多种家居和竹手工艺产品,分别在四川首届特色名优商品展示会、成都西博会、上海世博会等展会上展示,受到各方好评,竹工艺品已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3家客户签订了1300多万元订购合同。
拓展产业链条,突出发展竹木加工业
竹业是高坪区林业主导产业。高坪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林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致力于竹木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自2007年以来,高坪已成功引进国栋、富达竹业等竹木产品加工企业4个,培育竹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11个,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实现产值0.8亿元,竹业已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高坪本着让竹工艺品走俏国内、走向世界的宗旨,招引了专门从事竹编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的蜀北竹艺,成立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农村留守妇女技术培训3000人次,打造了一支具有30名研发骨干、500名熟练技工的竹工艺品生产、加工队伍,开发出优质竹桌、竹椅、竹沙发、竹灯笼、竹帘、竹编画等多种家居和竹手工艺产品。高坪竹工艺品已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13家客户签订1300多万元订购合同,预计2011年竹工艺品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解决3000人就业。
竹工艺品制作附加值高,但由于技术含量高,难以普及到家家户户,竹笆加工因此应运而生。竹笆是充分利用竹工艺品废弃材料进行加工,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是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地主要通过精诚竹编加工专业合作社,与厂家签订合同吸收5000余户农户入社,建立了18个村(居)竹编加工点,按照统一场地、统一机器设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原材料、统购统销的“五统一”模式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竹编产业效益。目前,全区参与竹笆编制的达5万人,年产竹笆6000余万张,远销山东、河南、贵州等省,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2011年,竹芭集中加工区胜观镇已与河南郑煤集团签订1500万元的销售合同,预计依托生产竹笆这一项,今年全镇人均可实现纯收入近1000元。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