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0月17日报道(记者:刘娜微 迟诚 丁贤生 刘小虎) 10月15日,由国家林业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国际竹藤组织主办,宜春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林业厅、中国竹产业协会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在江西省宜春市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宣布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开幕,参加“宜春竹园”种植纪念竹和中国竹产业博览会剪彩仪式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竹产品展览展示,对我国近年来竹产业科技创新、竹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中国竹产业协会会长江泽慧,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树丛,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主席特斯凡·泰科,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在开幕式上致辞。
江泽慧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哪一种植物像竹子一样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繁荣发展竹文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和谐包容的绿色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竹子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独特和显著的作用;另一方面,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是低碳、循环的生态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品的重要原料,在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增长中地位突出,作用显著;第三方面,竹子主要分布在山区,资源培育和产品加工,对改善生计,消除贫困,促进农民增收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本届竹文化节以“弘扬竹文化,低碳我先行”为主题,目的就是要弘扬竹文化,倡导低碳生活,发展竹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增长。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通过中国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必将会让全社会更加关注竹文化的繁荣,更加支持竹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力的推动绿色增长,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新、更多、更大的贡献。
赵树丛指出,近年来,中国竹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竹林资源和竹业效益大幅度增长。2010年,全国竹林面积达到538万公顷,竹业总产值821亿元,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发展竹产业,已经成为竹产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双增”、维护良好生态的重要措施,竹业已成为我国林业重要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当前,加快发展竹业、推动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竹业具有生态公益性和产业基础性双重属性,发展前景广阔。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生态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竹及各类竹制品、竹炭、竹生态旅游等市场潜力巨大,各国、各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竹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国家林业局将把竹产业作为林业重点产业之一,全面实施竹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兴竹富民、改善生态的原则,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遵循“调结构、拓市场、求高效、创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强竹林资源培育,提升竹业加工水平,繁荣竹经济,力争到2015年竹产业产值达到1900亿元。
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江西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达恒,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驻华使节等出席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国际竹藤中心安徽太平试验中心被授予“中国竹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浙江省安吉县、江西省宜丰县、江西省奉新县被授予“中国竹产业集群”称号,贵州正安、云南沧源等9县(市、区)被授予“中国特色竹乡”称号,安徽省广德县东亭乡被授予“中国竹制品名镇”称号,浙江杭州大庄地板有限公司、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等62家企业被授予“中国竹业龙头企业”称号。
据了解,中国竹文化节自1997年开始先后在浙江安吉、湖南益阳、四川宜宾、湖北咸宁和福建武夷山成功举办过5届。每届都由国家林业局、举办地省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举办。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以“弘扬竹文化,低碳我先行”为主题,共有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竹子研讨会、中国竹产业协会四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宜春竹园”种植纪念竹、中国竹产业博览会、参观宜春竹文化博物馆、参观竹林培育和加工企业、观看专题文艺演出《竹风》等十项活动,既沿袭了历届的模式,又凸显了宜春的特色。参加本届中国竹文化节开幕式的有国家林业局相关司局和单位的领导,各重点产竹省(区、市)林业厅局长、竹业专家学者,国际竹藤组织21个成员国的驻华使节,30个中国竹子之乡代表,竹业加工企业代表,共计超过2000人。整个竹文化节期间,预计考察和参观人数将超过2万人次。
开幕式结束后,赵树丛、姚木根等共同为“宜春竹园”揭牌,与会嘉宾在园内种植纪念竹。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