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负责 对人民负责

  中国绿色时报10月19日报道(特约记者:王祝雄 记者:吴兆喆) 绿树含春雨,青山护晓烟。   每一个阳春三月,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的将军和部长们、各地党政军领导,都会在义务植树现场挥锄提水,播下希望。   30年来,领导干部们的示范带动为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加快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健全机制,形成国土绿化的强大合力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引领、指导全国十亿人民植树播绿,成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颁布后的第一个问题。   1982年2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适时成立了中央绿化委员会。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按照《办法》要求,全国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解放军团以上单位,相继成立了绿化委员会,由各级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同志组成。   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全民义务植树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影响、组织、带动群众的重要责任,让这批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推进绿化祖国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组织机构的成立,以及领导干部的带头响应,进一步强化了责任的分解和落实,促进了各地建章立制,改进和加强义务植树管理。   1989年,全国绿化委员会、财政部、林业部联合颁发《全民义务植树和国营企业、事业单位造林绿化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   随即,天津、河北、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重庆、甘肃、新疆等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全民义务植树条例。   从中央到地方,30年来全国各地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出台管理办法、建立考核制度,使义务植树逐步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国土绿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率先垂范,共和国领袖的生态牵挂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邓小平同志的话激励着所有中国人,并久久回荡在田野、树梢。   在这项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中,江泽民、胡锦涛都身体力行,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   特别是1991年,值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0周年之际,邓小平题写了“绿化祖国 造福万代”,江泽民题写了“全党动员 全民动手 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的重要题词。   2011年4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加义务植树,了解到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取得的卓越成绩后,高兴地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科技、依靠改革,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每年都会出现一次让世人瞩目、颇能吸引眼球的特殊场景,中国政坛最高领导层全部出现在造林场地,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履行义务,成为中国政界中领导同志参与力度最大、参与人次最多的活动。   以生态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新中国领导人富有远见的决策,体现了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既定国策,是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思考和现实选择,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亲力亲为,党政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据资料记载,新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有294名正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有800多名军级以上干部在京郊参加义务植树。   特别是自2002年开展“建绿色家园——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以来,共有部长、将军等1713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20300株以上,建成共和国部长纪念林10处。   2011年3月26日,是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的第十次。植树现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对林业的投入是中央财政投入的重点。   “亲手种下的树木更容易产生感情。”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兴致勃勃地说。   已是第四次参加部长植树活动的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在绿色多的地方生活,人们会更健康、更长寿。”   由于我国南北方时令的不同,近年来,在南方省(区),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往往也成了各地主要领导的植树日,以此移风易俗,绿化祖国。   诚如万里同志所言,凡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绿化工作搞得好的地方,首先是那里的主要领导同志把绿化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亲自抓,带头干。   如今,在一些省(区、市)主要领导的指示下,“生态立省”、“绿化兴省”等责任目标已经确立,并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民义务植树的主战场。   领导干部绿化责任制的确定和落实,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中国政府坚持造林绿化、加快林业建设的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