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讯 木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同粮食、石油一样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木材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全球环境政治、环境外交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木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木材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加快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已经成为维护我国木材安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战略举措。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光热水土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木材生产和储备的潜力巨大,完全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打造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不仅是提高广西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木材安全问题的长久之计。
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是解决我国木材安全和供需矛盾的战略举措
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是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原木进口占世界出口市场比重达1/4,热带材进口占世界出口市场的1/2,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林产品对外依存度超过40%,对外依存度连年持续攀升,且进口市场集中度高,风险较大。
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热带材资源持续减少,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国际社会对我国木材进口问题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敏感。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正逐步采取限制原木等资源型产品出口政策,有关林产品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因此,只有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降低木材对外依存度,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我国木材安全。
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是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从2003年起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木材进口国,木材及其制品成为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进口用汇产品。近年来,我国林产品的大量出口和国内与日俱增的林产品市场需求,一同形成了对木材的巨大需求,而实施天保工程又加剧了国内供需矛盾,进一步拉大了木材供需缺口。据测算,2010年我国的商品材需求量达到3.3亿立方米左右,商品材供需缺口约1.5亿立方米。2020年,我国的商品材供需缺口将高达1.6亿-1.8亿立方米。通过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加快国内森林资源培育,实现木材的基本自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
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举措。通过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制度,依靠国内45亿亩林地,采取良种、良法等速生丰产技术,大力发展人工林,努力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将推动我国木材生产从以北方国有林区为主向以南方集体林区为主转移,从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主要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木材生产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实现我国林业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的根本转型。
广西建设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优势。广西地处亚热带,水热丰富,雨热同季,植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且生长速度快,林木生长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十分适宜培育森林资源,特别是发展速生丰产林,具有林木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同时,广西主要的森林资源指标居全国前列。广西林地面积2.34亿亩,居全国第六;森林面积2.06亿亩,居全国第六;森林蓄积量6.0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人工林面积达9700多万亩,约占全国的1/9,是我国人工林面积最大的省份。
广西建设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十一五”期间,国务院下达广西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505.1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三,其中商品材的年出材量1313.6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广西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为3681.8万立方米,总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的1/7,其中短轮伐期人工用材林年森林采伐限额为2769.2万立方米,超过全国的1/3。“十二五”期间,广西森林的年均生长量预计超过490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约3680万立方米,5年可提供木材约1.8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由于生长量大于采伐量,森林蓄积量预计可从2010年6.02亿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约6.7亿立方米,约占“十二五”期间全国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的1/8。
广西建设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一方面,丰富的林地资源为林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全区林地面积2.34亿亩、森林蓄积量6.02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六位、第七位。另一方面,林地的生产潜力巨大。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目前广西森林整体质量不高,林地生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福建等自然条件相当的省份以及全国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广西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还比较低,仅为福建省的80%、全国平均水平的92%、世界平均水平的64%左右。广西林业科技力量雄厚,尤其是桉树速丰林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最近几年的桉树高产示范林平均每年每亩蓄积生长量可达2.5-3.3立方米。通过普及推广组装配套丰产栽培技术,林地生产潜力可以快速释放出来,形成巨大的效益。
完善政策机制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
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应以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为主要任务,以“富民强桂”为根本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森林经营为重要内容,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速丰林示范区、珍贵树种示范区及中长周期用材林示范区的建设目标,通过加强森林经营改善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把广西打造成为增加木材资源总量和产量、保障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
“十二五”期间,广西计划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核心基地5000万亩。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超过5000万立方米,即用1/4的全国基地规模,生产超过1/2的全国基地木材。
第一,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基地发展规划。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与各地的气候、林地资源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各地政府的财力状况和支持力度密切相关。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发展规划,把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相结合,突出特色,明确重点,积极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二,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进一步完善造林、森林经营、林木良种、政策性森林保险等补贴政策,逐步建立健全推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发展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力争国家将广西作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省(区)予以支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加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加强部门协调,共同形成加快推进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三,打造龙头,努力创新基地发展机制。一方面,引进国内外资金建设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项目。努力营造有利于速丰林发展开放合作的良好环境,加快广西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建立自治区级木材深加工研发推广中心,支持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开展木竹材综合利用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特别是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提升木材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工业发展带动原料林的大发展,形成“产业带基地、基地保企业”的发展格局。
第四,深化改革,不断激发林业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发展定向培育原料林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改革,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发放林农贷款的积极性;推进森林保险体系建设,建立森林保险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推进林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有序、合理流转。
第五,科技兴林,不断完善种苗与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服务,积极引进推广林木良种和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基地建设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木材产业发展机制。加强良种选育、繁育工作,建立起林木种子生产、种子贮藏与苗木繁育协调发展的种苗供应服务体系。健全林业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广大经营者提供便捷、适用的速丰林种植技术、资源资产评估、伐区规划设计、木材检验与指导等服务。
第六,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积极性。一方面,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重要意义,特别是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林农发展速丰林、珍贵树种及乡土树种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引导全社会关注木材安全,积极参与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建设开发,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