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5月10日报道(记者 潘春芳 黄锦添 通讯员 万自明) 5月9日,在广州市举行的“CITES公约电子许可系统建设研讨会”开幕式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长约翰·斯甘伦向中国部门间CITES执法工作协调小组颁发了“CITES秘书长表彰证书”,以认可中国在打击濒危物种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2012年初,国家林业局和海关总署等部门在国家部门间CITES执法工作协调小组的配合下,成功开展了2次打击濒危物种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其中,全国林业系统共查获非法贸易案件700多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031名,打掉犯罪团伙13个,收缴野生动物13余万头(只)、野生动物制品近2000件、野生动物皮张147张,同时关闭涉嫌非法经销濒危物种的摊点7155家、网店628家,清理网站和论坛520家,删除网上非法销售濒危物种信息1607条;全国海关系统开展“国门之盾”行动以来,打击处理走私濒危物种嫌疑人313人,打掉犯罪团伙21个,缴获至少1.37吨象牙、33吨紫檀、30吨红豆杉和876根高鼻羚羊角。
约翰·斯甘伦在颁奖时说,在这两次行动中,中国组织森林公安和缉私警察10万余人次,发挥林业、工商、公安、海关和濒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行动,足见部门间的履约执法合作十分出色,这些行动是成功打击涉及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所需协作执法的经典案例。
中国部门间CITES执法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主任印红在颁奖仪式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始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植物执法置于生态建设的优先领域。秘书长表彰证书的颁发,既是对中国履约执法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所有野生动植物执法人员的极大激励。协调小组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整合各方面力量,严厉打击涉及野生动植物犯罪行为,大力提升对外履约执法合作水平,坚决遏制走私和非法经营利用濒危物种活动。
据了解,CITES公约正式生效37年来,通过制定濒危物种名录要求各缔约国实施许可证制度,控制名录中物种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并积极推动打击非法贸易、限制过度利用。目前CITES公约已使全球60%-65%的野生动植物贸易得到有效管制,其成员国也增加至175个。《CITES秘书长表彰证书》主要颁发给各国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迄今已颁发 12份。我国导演陆川曾因制作影片《可可西里》宣传反盗猎藏羚羊活动,于2006年荣获第5份秘书长表彰证书。
尽管我国开展濒危物种保护历时已久,但很显然,国家部门间CITES执法工作协调小组的成立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该协调小组由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于2011年联合成立,办公室设在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目前,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福建省和黑龙江省5省市也成立了相应的省级协调小组。
自加入CITES公约以来,我国与CITES缔约国切实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打击走私和非法经营利用濒危物种违法犯罪行为。先后组织举办了“中亚及周边国家履约执法研讨会”、“赛加羚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亚洲蛇类贸易研讨会”、“控制象牙非法贸易技术研讨会”以及湄公河流域、丝绸之路、东北亚、中印尼等区域履约执法研讨会。今年6月和9月,还将分别举办“中国-东盟履约执法对话会”和“中非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履约执法高级研修班”。
近年来,CITES公约的履行也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5月3日至4日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第47条表示,中美将参加2012年6月20日至21日在南宁召开的由东盟野生动物执法网络牵头的特别调查组会议。届时,野生动物调查者和法医学家将共同探讨如何加强执法和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