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淘淘”离家 今起独闯天涯

今天上午,经过两年的半野化训练,大熊猫“淘淘”将被完全放归大自然,消失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崇山密林中。对于“淘淘”来说,这是他首次离开妈妈的保护,真正迈进大自然慌乱而茫然的一步,而对于大熊猫野放来说,则更是意义重大的一步,如果成功,大熊猫的生存繁衍将拉开新的一页。
  诱捕 工作人员扮熊猫人
  昨日早上8时30分许,大熊猫“淘淘”在卧龙基地被抬上了专门的恒温小货车,下午4时30分,到达新家400多公里外的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今天上午10时20分,“淘淘”将在栗子坪归隐山林。
  “淘淘”自2010年8月3日出生以来,经过2年多的母兽带仔培训,适应了野化培训环境,形成了与野生大熊猫相似的觅食行为的警惕性。10月7日凌晨,抓捕工作由项目组负责人黄炎亲自指挥,工作人员爬上海拔2100米以上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第三阶段的野化培训圈,前后历时两个多小时才将大熊猫“淘淘”引诱入笼。
  10月8日,体检结果显示,“淘淘”生长发育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正常,体重达42公斤。同时,工作人员给“淘淘”皮下埋植了国际通用的ID身份识别芯片,佩戴了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颈圈,以便野外放归后的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
  放归 防止大熊猫灭绝
  据介绍,2006年,首只圈养的大熊猫“祥祥”被放归,不到一年,工作人员发现“祥祥”从高处坠落摔死。之后该项目一度搁浅,2010年7月,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项目,为大熊猫放归探索新的出路。继“淘淘”之后,目前还有6只大熊猫正在进行野化培训,合格后也将沿着“淘淘”的足迹回归自然家园。
  “不论结局如何,圈养大熊猫的最高目标就是放归自然,扩大野外种群,只有野外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大熊猫才能真正摆脱濒危境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表示,这次的放归,也是全球首只野化训练大熊猫的第一次放归。最后是否成功,还有5年才能知道。“淘淘”能否在食物不能确保、恶劣气候、天敌情况下生存并成功找到另一半生仔,还是未知数。
  “淘淘”的野化之路
  出生开始不见人
  2010年7月20日,“草草”、“张卡”、“紫竹”和“英萍”等四只完成配种的雌性大熊猫从雅安碧峰峡基地前往卧龙核桃坪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待产。2010年8月3日凌晨4时24分,“淘淘”出生,为减少其对人的依赖,“淘淘”第一次睁开眼就没见过人,所有需要接触“淘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外形是熊猫样的伪装服,涂抹熊猫气味。
  经受灾害考验
  2011年2月20日,“草草”和“淘淘”转移至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后山海拔2050~214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平均坡度20~30°的二期训练圈。“淘淘”攀爬、运动能力得到加强,具有初步的定向能力;与同龄的圈养大熊猫相比差异很大。
  识别同类和天敌
  今年5月3日,“草草”和幼仔“淘淘”转移至海拔高度2150~2500米,其森林植被类型、植物组成、竹子种类和环境同真正大自然相似的三期培训圈,野化培训圈的面积大约24万平方米,重点进行同类与天敌识别训练。“淘淘”表现出明显的野性,懂得躲避和攻击。
  真正回归山林
  今年9月7日,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在都江堰召开了关于大熊猫“淘淘”野化培训总结暨放归自然的专家论证会。专家们认为,“淘淘”经过两年多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个体和行为发育正常,警惕性较高,能识别天敌和伴生动物,基本具备觅食、空间利用和栖息地选择等野外生存能力,可以放归野外。(记者 陈刚 李杨)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