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35公里处,保护区内拥有大面积的沼泽、森林和湖泊,原始状态保存完好,生物种类十分丰富,这里人烟稀少,生态环境良好,因此其核心区便成为了三江平原上鸟类迁徙最重要的通道。调查表明,兴凯湖鸟类已由2000年的183种上升到目前的230种;每年春季,从兴凯湖迁徙的候鸟超过300万只。 珍禽丹顶鹤的年迁徙量在240只左右,占世界丹顶鹤迁徙量的12.4%。兴凯湖湿地是东北亚最大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惟一的一个国际性自然保护区。
如今,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随处可见,每年都有众多的雁鸭类候鸟经过这里飞向西伯利亚和乌苏里江流域,迁徙高峰时,候鸟遮天蔽日,保护区内呈现出万鸟云集的美丽景观。
听当地人说,在小兴凯湖东岸的东北泡子,那里水鸟更多,还常有仙鹤、天鹅出没。我们忍不住好奇,便沿着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驱车前往。兴凯湖百里湖岗上,各种林木鲜花绽放,绚丽缤纷,“百里湖岗花如海,花香醉倒客乡人,”这是兴凯湖最浪漫的季节。
东北泡子由连环的小湖组成,一头连接小兴凯湖,另一头连接穆棱河,水域面积很大,但却不深。船过之处,水面长满了各种浅红、深绿叶子的浮萍,开放着嫩黄的小花。 随着花香翩然而至的,自然就是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嘀嘀咕咕”的鸽子,“咿咿哇哇”的湖鸥,“呱呱达达”的乌鸦,“嘈嘈切切”的喜鹊,以往只有在动物园里才能看见的鹤、鹳、雕、鹦鹉、鹧鸪、天鹅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珍禽异鸟竞相敞开喉咙,将湖畔那些冠盖如云的大树也“撼”成一首首绿色交响诗。
“送走黑暗最后一程,迎来第一线曙光的并非雄鸡,而是环绕湖畔的那阵阵鸟啭!”
据长住湖畔的渔民说,不知有多少个睡意矇眬的早晨,他被这天籁之音焕发出活力。是的,一日之计在于晨,鸟声一鸣,迎来旭日高升,又开始新的旅程!黄昏时分,林中传来了各种鸟儿的嬉戏声,不时有鸟儿欢叫着冲出,盘旋于小岛上空,我不禁为这祥和气氛所感染,驻足不前。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纷争,只感觉到大自然中“和平共处”的那份静谧。或许,这是大自然赐给鸟儿的一方乐土,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原来,天堂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给自然多一些爱护,天堂其实就近在眼前……
鸟是人类的朋友,驻军某部干事李丗波给我们讲了白鹭报信救战友的故事——
去年八月的一天,驻守在兴凯湖哨所的战友袁爱春到连队办事返回途中,因天气炎热,中暑倒在旷野上。不一会儿,几只白鹭飞来降落在他的身边,叽叽喳喳叫了一阵后,一只白鹭径直飞到了哨所。只见它围着哨所的哨兵叫个不停,哨兵以为白鹭在和他亲近,并未太在意。几分钟后,另几只白鹭也相继飞来鸣叫,哨兵觉得有蹊跷,立刻将情况报告给哨长,哨长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预感到有事情发生,于是马上带领战士紧随白鹭飞走的方向追去。10分钟后,白鹭在一棵大树旁落下,并围着中暑的战士叫个不停。见到这一情景,官兵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原来,这些候鸟每年春天从南方迁徙此地息栖繁衍时,哨兵们总是把早已准备好的鱼虾拿来“款待”它们,因而鸟与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当冬季来临,候鸟陆续南迁,官兵们依依不舍,列队相送,就像送别朝夕相处的战友。而群鸟对官兵的回报,听起来就像奇迹般让人感动。
“爱护候鸟早已成了密山人执著不变的祖训,他们用鸟人和谐共处的思想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这个一个真实的故事。抗战期间,日本人侵占了具有“鸟的天堂”之称的兴凯湖,候鸟自然也在其列。据说,一夜之间,曾经数百万只的候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令人奇怪的是,就在日本投降后,候鸟又一夜间飞回故里。可以想象,当年数百万只候鸟给人是怎样的惊喜!我想,候鸟在让人们见到了生命的无比单纯、坚韧和可贵!它们飞翔时扬起的那一身阳光,你敢说它们没思想?你敢断定自己没有因此而感动?
多少年来,密山人一直没有忘记呵护养育候鸟群。有一段时间,由于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偷猎,加上经济发展工厂的增多,候鸟生活境况开始变得不好,昔日繁多的候鸟开始减少。后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愈加关注,惩罚一批偷猎者,候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保护,再加上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候鸟的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兴凯湖又成了候鸟们名副其实的生活天堂……
乘船行进在小兴凯湖上,站在船上向湖岗放眼望去,那真是“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湖心山”的壮观景象,别有一番“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的情趣。从密林的空隙间仰头向上望去,在高高的树梢上有许多苍鹭的鸟巢,成群的苍鹭在树林上方盘旋飞翔,飞行时两翼缓慢扇动,两脚向后伸展拖于尾后,姿态优雅,令人称羡不已。
刚刚在一棵古松前坐下,几只戴着“黄眼镜”的画眉便从树上飞了下来。琳子将从超市里购来的雀鸟饲料放手上,鸟儿们也不认生,径直飞来掌中啄食,边啄边“啁啁啾啾”地唱着歌儿。画眉的欢乐像涟漪般荡漾,感染了白云蓝天,只过片刻工夫,我们的面前便祥云般地落下一大群鸟儿。有美餐享受,鸟儿们自然不吝惜歌喉,婉转啼鸣,亮嗓啁啾,将一支多声部的“鸟语大合唱”铺陈在我们的脚下。初初听去,你辩不出这合唱中的抑扬顿挫,只觉得似有大把大把的露珠在草坪上滚动鸣响;细细听来,就能将那多声部分解成一首首个性独具的歌诗——高声部的,是百灵和黄鹂;中声部的,是鹦鹉和翠鸟;低声部的,是湖鸽和白鹳,大嘴巴的鹈鹕不知怎样才能表达心中的快乐,竟将两只翅膀舞成彩色的帆片。
与啄食的鸟儿告别,沿着奇花异木中的蜿蜒路径继续前行,才发现整个湖畔“鸟歌”无处不在,一支支,一串串,真可谓集天下鸟歌之大全!听得人如痴如醉,只觉得眼里和心里都盈满晶莹剔透的露珠。
被花香鸟语一路送到林木蓊郁的湖滨小道,竟看见如下奇观:一棵刚刚结果的百年老杏树上,竟“叽叽喳喳”地站着一大群葵花鹦鹉,那群鹦鹉白羽毛,金皇冠,鹰钩嘴,一副高傲冷峻的贵族派头,对观看指点的行人不理不睬。站在路旁略微数了一下,竟有80多只,恰似一束欣欣然开放的“白牡丹”。据当地人说,这种“聚会”极为少见,每年才有一两次,我们真为自己有这样一份眼福而喜不自禁。 沿着湖岗上的一条小路,我和琳子走进靠近小兴凯湖方向的一片茂密的树林,在一片重重叠叠的绿色中,拂开翠绿的叶片,铺开塑料布坐下,琳子刚刚拿出自备的午餐,便有几只绿孔雀和白鹤蹦蹦跳跳地前来“讨食”,我正欲将手中的面包撕下一块画一道优美的“弧线”,忽见草丛中立着精美的宣传牌,上面写着“请不要给鸟们喂食!”琳子提醒我:人的食物会使鸟儿们生病。我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拿面包的手也定格在空中。虽然尴尬,但却因此悟出——这里的鸟语之所以如此清纯动听,除了环境、气候使然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人们的悉心呵护!
每每看到候鸟归巢,百鸟争鸣,万鸟凌翔,煞是壮观的情景时,不由让人由衷而叹:兴凯湖,好一个鸟的天堂!我想,这赞叹声该是人们对大自然盎然美景和无穷生机的一个最到位的诠释吧。
在我们结束兴凯湖观鸟之行后,兴凯湖管委会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百姓生活游”,又精心筹划积极推出:乘船游湖、湿地观鸟、徒步探险等丰富多彩、充满激情活力的特色旅游。同时,兴凯湖区的当壁镇、莲花泡、新开流、泄洪闸、龙王庙五大景区也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让每一位游客都充分享受观鸟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