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琴,女,中共党员,1949年生,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农民。牛玉琴同志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与丈夫毅然承包了万亩荒沙,正当他们的宏伟计划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丈夫却患病去世。在经受了巨大的打击之后,牛玉琴同志从痛苦中站了起来并立下誓言:一定要让万亩荒沙绿起来。从此,她白天治沙造林,晚上料理家务,经过不懈努力,她亲手栽植的上万亩林子终于绿了起来。在此基础上,她继续扩大治理规模,先后将11万亩荒沙变成了绿洲,将风沙逼退10多公里。在初步取得了经济效益后,牛玉琴不忘家乡百姓,创建了“加玉林场”,创办了“旺琴小学”,还成立了靖边县绿源治沙责任有限公司,带动和扶持了近百户群众通过治沙造林实现了脱贫致富。牛玉琴同志用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铸就了献身治沙事业的崇高品质,为保护和改善沙区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牛玉琴同志多次受到表彰,曾荣获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等荣誉称号。
石述柱,男,中共党员,1936年生,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农民,曾任宋和村党支部书记,宋和综合治沙示范区管委会主任。1955年,时年19岁的石述柱担任村团支部书记,组建了一支青年治沙队伍,走进了村东的大沙河开始治沙。两年后他担任民兵连长,又带领全村民兵投身村南治理风沙。这两次治沙坚定了他的信念:“脱皮掉肉也要根治沙患”。1963年9月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36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他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率先垂范,顽强拼搏,动员和组织群众坚持治沙造林,在宋和村西风沙口建起了一条长9公里、宽2.5公里的绿色屏障,在昔日风沙肆虐的杨红庄滩上建起了一个万亩林场,并将其中的2400亩沙地改沙造田,不仅阻住了风沙,改善了生态,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他在实践中创造的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母亲抱娃娃”治沙模式,被专家们称为“宋和样板”并编入中学教科书,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将其命名为“民勤模式”。石述柱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带领群众同风沙抗争,使一个风沙肆虐的“逃荒村”变成了林茂粮丰的“小康村”。石述柱同志多次受到表彰,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等荣誉称号。
为表彰牛玉琴同志和石述柱同志的先进事迹,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决定,授予牛玉琴、石述柱“全国防沙治沙英雄”荣誉称号。决定要求全国防沙治沙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要向牛玉琴同志和石述柱同志学习,在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实践中,知难而进,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事业,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