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谈林业生态建设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召开前,记者在大会堂东门外采访了部分委员,听到的是他们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关注,对绿色的期待。

立足全局抓好林业生态建设

杨志福委员说:一个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国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立足于大的生态环境,包括林业建设、草场恢复、水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等。大的生态环境搞好了,我们的农业才能搞好,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国家粮食连续5年减产,跟1998年比粮食减产了15%左右。这里面原因很多,但生态环境被破坏,耕地被占用,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中央对粮食减产问题很重视,我当了三届政协委员,对“三农”问题忧心忡忡,但现在我相信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水资源环境非常不好,如果森林破坏了,没有森林的保护,肯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解决粮食增产、稳产问题必须从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人手。近几年我国森林资源恢复很多,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北京沙尘暴比前几年明显减少了,这是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发挥作用的结果。所以,国家一定要通过新闻媒体强调保护好森林资源,搞好生态建设,为农业增产、稳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国家的粮食靠进口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靠改善整个大的生态环境。现在中央重视抓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我对彻底解决粮食问题非常有信心。
何升韬委员说:乱砍滥伐森林必然造成生态破坏。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森林资源显得越来越紧缺。通过退耕还林、禁伐天然林后,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有一些好转,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原本就少,发展森林资源需要我们执行一个长远战略,坚持不懈地培育森林资源,动员全社会来搞植树造林。关于城市绿化,不要从外面运大树到城里来。大树进城我认为没有必要。
穆京祥委员说:政府应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保护措施要到位、要得力。比如如何从根本上制止乱砍滥伐,地方各级政府的认识是提高了,但相关的措施有些跟不上,需要加强。
发展林业要依靠科技。植树造林要考虑树种、林种是不是适合,南方的树种不能随意种到北方,该发展灌木的地方就发展灌木,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总之,植树造林、生态建设,要考虑到一个“适应”问题。
李嘉音委员说: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经济利益,生态问题考虑的少,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但现在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了。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去发展经济,比如建设开发区、工业区、商业区、制造业中心都应该考虑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现在国家已经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我相信在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不会再有无可弥补的过失了。因为生态破坏了,恢复起来十分困难,到时即使再现代化,也不是全面和协调的现代化。现在有些人对生态问题还不太重视,还有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一起投身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事业中。
章崇任委员说:应该站在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抓好林业生态建设,要植树造林,要珍惜土地,要保持好水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非常对的,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积极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会有力促进国土绿化,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喻军委员说:林业生态建设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到国家发展建设全局,我在政协会议上有个提案,建议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保护好森林资源,使我们的生态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要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

陈瑞清委员说: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制止沙尘暴袭击北京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在2008年要举办绿色奥运,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身负重任,要筑起保护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屏障。2000年,在国家加大林业投入的基础上,我们还发动群众启动了双百万京津绿色屏障工程,组织动员100万家企业和单位,每一家企业和单位捐200元钱种一亩林和草,100万家企业和单位就能种100万亩林和草,种100万亩林和草对全国来说是个小数字,但更重要的是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建设好。同时我们也感到,如何把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向发展生态产业转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内蒙古有很多龙头企业,比如伊利、蒙牛等,他们正在大力发展沙产业,都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向发展生态产业转化的很好的典型,并且成为了退耕还林后的主导产业。
蔡玲委员说:我想人与自然相和谐,必须要强调在考核政府政绩时,不仅要考核GDP指标,还要考核绿色GDP指标。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不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这就意味着在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搞生态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避免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比如一些广场,种草太多,这就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我们要在适宜种树的地方种树。在粮食主产区,要强调以种粮为主,在非粮食主产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要种树。总之,要因地制宜。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刘宇一委员说:非典、禽流感的发生,给我们一个极大的启示,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不注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我是文学艺术界的,这次,我想根据我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提议在北京建一个和平女神的巨型雕塑,来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
净慧委员说:人与自然相和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宗教界人士也提倡人与自然相和谐,因为人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的,是和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的,有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才能有人类良好的生存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我曾经有个想法,就是人要善用其心,要善待一切,包括整个自然界,损坏了世间万物的平衡,最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
潘文石委员说:我想做一个关于野生动物的提案,主要内容是关于偷猎、贩卖,还有食用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坚决措施制止,因为物种越来越少。其实,物种都有不可侵犯的、平等的生存在地球上的权利。我会发动更多的委员来倡导一种新的伦理观念。非典、禽流感的发生,是因为人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动物也有自己的生态系统,现在,两者交叉。人因为吃野生动物,本来野生动物所固有的一些病就跑到人类社会来了。要解决这些问题,科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有的做法都应该从社会的新伦理观念的建立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