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座谈会在海南召开

3月30日—31日,全国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座谈会在海南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大力推进由以利用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促进我国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迅速发展,成绩令世人瞩目。截至2003年底,全国林业系统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538个,面积达1.18亿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3%,有效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类型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类型。同时,在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拯救繁育、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利用产业健康发展、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履行国际公约以及提高全社会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等方面部取得新成绩。但是,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一是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的严重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抑制;二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不足,过度利用严重,部分物种资源下降到濒危程度;三是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和野生动植物培植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良莠不齐。
赵学敏指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就是要坚持“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兼顾对野生动植物的生态需求、资源需求、人文需求等,把野生动植物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盘子中,真正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常在,永续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的战略资源,兼具生态功能、物质资源、遗传基因三种特性和可再生性的特点。野生动植物的这种特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保障,科学培育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存野生动植物的遗传基因,发展野生动植物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丰富中华文化的大事。我们要正确认识野生动植物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基础作用,正确认识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野生动植物蕴藏的巨大社会文化潜能,正确处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
赵学敏强调,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由以利用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全面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这是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人工培育,以人工培育资源缓解野外资源保护压力,并逐步代替野外资源,开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和合理利用产业的新局面,促进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为此,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的普遍保护,严格禁止对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直接的商业性利用和以食用为目的的猎捕或采集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在一些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域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扭转野外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防止资源过度消耗导致新的濒危物种的出现。
二是大力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引导机制,鼓励资源利用者加入到资源培育中来,吸引全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参与到资源培育中来,开创出具有广阔前景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新型产业。
三是优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宏观调控和配置,发挥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资源配置机制的基础上,优先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对资源的需求。对特殊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逐步推行定点、定向、定量管理措施;对积极参与资源培育的企业,以政策有效保障其优先利用资源的权益。
四是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系统的认证程序和制度,继续扩大标记范围,逐步对进出口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实行统一标记。
五是大力支持和推动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
六是积极发挥民间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是强化养殖培植和经营利用执法监管力度。
八是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提高进出口管理水平。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和从事野生动植物培育利用的5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004-4-2)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