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考核亟待引入简易生态成本指标

  GDP长期以来作为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手段,在诸多经济发展指标处于核心地位。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协调发展原则的深入人心,人们愈来愈关注绿色GDP概念,但由于核算方法的复杂,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用该指标进行国民经济的核算。记者采访的一些专业人士提出,目前可在传统GDP考核中,引入一些计算方法比较简易的生态成本指标,使绿色GDP尽早进入各级政府的经济核算体系,成为考核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参照标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联合国统计局1993年就提出了综合环境与经济帐户体系,其核心指标是绿色GDP。GDP计算的是最终的产品和劳务,没有把自然资源成本和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计算在内。对于一些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地区和污染产业密集地区,其GDP与一般地区几乎没有可比性。 而绿色GDP则是指在原有GDP核算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的因素,通过对GDP做某些调整后产生的一个指标。它既可以有效约束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扩张冲动,又为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据广州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杨启光介绍,绿色GDP的获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环境国民经济帐户,进行国内产品和财富的绿色价值衡量,二是利用投入产出表来计算。 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国民经济帐户还没有建立,投入产出表也没有作调整,尤其是对尚未进入市场的自然资源价值还难以作出合理的估计,这使得绿色GDP的测算存在相当的技术困难和不客观性。 据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介绍,该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绿色GDP的研究,他们通过对世界制造业与采掘业的集约化标准的比较,从另外的途径为自然资源价值的估算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 这是一个引入了简易生态成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它采用的统计数据均来自现行统计报表,暂不需要建立新的帐户。其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自然资源价值减少的估算。一直以来,自然资源价值的计算成为绿色GDP推出的最大瓶颈,由于计算过程的繁琐和缺乏统一的价值体系标准,目前一些学术论文中提到的算法只能处于实验室阶段。 匡耀求发现,不同的工业行业在相同的集约化水平下具有相同的增加值率,即在资本、技术和劳动的社会效率相等的前提下,不同工业行业的增加值率相等。国际上根据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工业增加值率的平均值,对制造业和采掘业制订出相应的集约化标准,即制造业的集约化标准为工业增加值率等于42%,采掘业的集约化标准为工业增加值率等于70%。 根据上述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推算出自然资源的消耗造成的资源价值减少等于采掘业增加值的68.97%,从而为矿产资源的价值估测建立了一个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二是对环境损失的估算。良好的环境质量会使一个地区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而当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个地区的固定资产就会出现相应的贬值。环境损失因而可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乘以环境损失系数来估算,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在各地的统计报表中均有列具。而环境损失系数可以首先使用水环境中污染物处理时的耗氧量、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地面环境中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等指标来计算。 在自然资源价值减少、环境损失两个指标的测算难题解决后,绿色GDP的数值可以这样估算: 绿色GDP=传统GDP-固定资产折旧-自然资源价值减少-环境损失 根据上述的绿色GDP核算方法,对2001年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GDP进行测算:按绿色GDP排序,有2个城市的位置发生明显的变化:东莞市按绿色GDP排序比传统GDP下降了5个位次,居第10位,汕头市则下降了3个位次。这两个城市固定资产折旧比例高,而且环境损失巨大,东莞市环境损失达95亿元,汕头市的环境损失达25亿元。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细康分析说,尽管绿色GDP的推出因缺乏统一标准尚困难重重,但这不应成为某些地区以牺牲环境换取粗放式发展的借口,我们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地区先搞试点,在一定区域内尽快进行推广,而不是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核算方法不完善性的漫无止境的攻击上。 深圳、珠海等地的一些领导干部建议,我国必须尽快调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剔除了生态成本的绿色GDP逐步取代传统GDP,使城市经济管理以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依据,真正建立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