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际合作保护澜沧江-湄公河行动启动

  近日,以“生命之河:从高原到大海”为主题的2004年湿地使者行动在云南丽江正式启动。来自中国、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等4国12支队伍的120多位湿地使者立下铮铮誓言。他们将在未来的半年内在澜沧江-湄公河这一亚洲重要河流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与宣传教育活动,呼吁流域内各国与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加强合作,保护湿地,以推动实现更好的流域综合管理与保护。 中国是《湿地公约》的成员国,在国内乃至全球的湿地保护上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中国已有21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据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官员介绍,中国正在执行的湿地保护项目投资额已达到两亿元人民币。 湿地使者行动开始于2001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主要是支持大学生环保社团利用暑期等业余时间,关注、参与湿地保护。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中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占世界湿地的百分之十。特别是青藏高原湿地孕育着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等七条大河,其流域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等国际机构也十分重视中国的湿地保护。2001年湿地使者行动关注的主题是“将知识带回家乡”,2002年主题是“走进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的主题是“追寻通江湖泊”,而今年的主题则更加深入,湿地使者在调查、宣传湿地保护重要性的同时,首次跨出国门,在长江和澜沧江-湄公河实施从源头到入海口的流域调查,以促进实现河流的综合管理。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发起组织的湿地使者行动每年都有数十所大学参加,影响到数以万计的社区群众与政府单位,在国内外已经引起广泛的反响。今年的湿地使者行动在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进行调查的同时,湿地使者还在长江流域10个省市设立10个行动中心,对长江流域进行流域调查。此次行动将于9月底结束,在行动中表现出色的3支队伍将开展跨国交流。同时湿地使者收集的资料及形成的调查报告将通过主办单位有针对性的递交给相关的决策部门。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