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形势严峻,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受过度垦植、森林过量消耗和开山采矿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恶化、水土流失的严重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4.13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36.8%,每年流失土壤5亿多吨,100多个县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现象,其中31个县市的荒漠化土地面积达8万公顷,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对云南尤其重要,保护好环境和自然资源就保护了生产力。
云南省始终将生态建设放在重要地位,1998年至2003年累计投入67亿元,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46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630万吨,每年减少进河流的泥沙量达980万吨。共完成造林3721万亩,封山育林2.5亿亩,义务植树7.9亿株。全省森林覆盖率由六年前的44.3%提高到近50%,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实现了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的持续双增长。建成了自然保护区152个,保护区面积28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1%。截至2002年,投入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污染治理资金43.8亿元,九湖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附件:
云南省始终将生态建设放在重要地位,1998年至2003年累计投入67亿元,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46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630万吨,每年减少进河流的泥沙量达980万吨。共完成造林3721万亩,封山育林2.5亿亩,义务植树7.9亿株。全省森林覆盖率由六年前的44.3%提高到近50%,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实现了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的持续双增长。建成了自然保护区152个,保护区面积280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1%。截至2002年,投入滇池、洱海等九大高原湖泊污染治理资金43.8亿元,九湖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