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水北镇突发森林火灾,飞火越过10多米宽的公路,气势凶猛。但火场山坡陡峭,扑救极为困难,几个乡镇集中连片的松林危在旦夕。眼看火势将蔓过山顶,幸而被一条建在山脊上的木荷防火林带阻挡住,近在咫尺的松林也因此安然无恙。
南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兴旺告诉记者,防火林带可以发挥良好的抗火阻火作用,邵武市的这条防火林带关键时刻显威力让他印象格外深刻。
长期致力于防火林带研究的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专家毕忠镇说,有一些植物难以燃烧,具有抗火性和耐火性,采用难以燃烧的树种建设防火林带,可以起到防火、抗火、阻火、隔火和断火的作用,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发挥多种效益。
防火林带最大的作用是阻隔林火蔓延,避免发生大火,并长期发挥防火效益
防火林带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拦截飞火,切断火源,阻隔林火蔓延。毕忠镇说,将防火林带营造在林缘、林中,形成网络,可以把集中连片的森林割块、封边,形成“闭合圈”。一旦发生火情,能够有效地将林火阻挡在防火林带内,火势受到阻隔大多自动熄灭,或者显著减弱,通过人工扑打迅速熄灭,避免引发大的森林火灾。
广西高峰林场银岭分场营造10公里长的分场界防火林带,场外大火多次蔓延到场界,都被防火林带阻隔。有一次采伐迹地炼山走火,遇上6级大风,火焰高达7米,火球被风卷着碰上防火林带枝条,很快被化成火星飘向天空,始终没能越过防火林带。防火林带木荷树干和枝叶被烧焦,近火一边小枝叶被烧死,2厘米以上小枝被烧伤,但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介绍,防火林带能成功地阻隔地表火和林冠火蔓延。三明市的果树防火林带与道路、河流、水渠构成合理的防火网络,营建当年就能发挥防火作用。目前,三明市在山脚田边营造多年的果树防火林带,基本上能把火灾阻隔在火源地。
福建省目前已经建成防火林带11万公里。据统计,随着防火林带不断延伸和扩大,福建省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广东省的统计也表明,近年来防火林带使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和发生率明显减少,至少有40起林火因防火林带阻隔而没有造成森林资源的更大损失。
毕忠镇说,防火林带一旦发挥防火作用,能够长期有效地持续很长时间。在东北林区,落叶松防火林带发挥较好防火功能长达20年~30年。在南方林区,经济果树防火林带起防火作用的时间一般为10年~30年。用材林防火林带,可持续发挥防火作用长达80年至上百年。
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营造了大量的马尾松、杉木用材林,并配置了许多木荷、火力楠、油茶等防火林带,马尾松、杉木采伐更新后,保留下来的防火林带树木越长越高大,抗火、阻火效能也越来越好。
福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阮晓兵说,防火林带建成后,发挥了长效功能和治本作用。
防火林带可创造经济效益,使森林防火与林农致富有机结合
防火林带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防火林带可直接出产木材。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宽10米、18年生的木荷林带,每公顷木材生产收入可达2.8万元。据福建省三明市有关专家测算,新造木荷防火林带每投入1元,到林带成熟期采伐,木材可创产值18.58元,投入产出比是1∶18。
如果营造果树防火林带,经济效益更好。据福建省三明市调查,果树林带投产后,初产期平均每公顷年收入1.7万元,盛产期每公顷年收入3万元左右。每公顷果树防火林带每年平均增收1.8万元,按30年产果期计算,每公顷果树防火林带可增收50万元以上。三明市尤溪县管前乡在果树防火林带的幼龄期套种地瓜、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以耕代抚,每公顷林带经济收入更为可观。
浙江省很早就营造防火林带。浙江省奉化市楼岩乡在农田与森林之间的低山缓坡,有计划地种植黄桃、柑橘、杨梅和其他果树,逐步形成一条宽50米左右的环山果树防火林带,当地林农“1年种,2年管,3年就赚钱”。
营造用材林带和经济林带,尤其是在山脚田边营造果树林带,成为林农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是一条森林防火与山区综合开发、林农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防火林带可提升生态质量,改善生态景观
毕忠镇说,防火林带的一大优势是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营造防火林带本身就是绿化,就是生态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南方营造大面积的杉木和马尾松针叶林,树种林种单一,生态效益不很理想。而防火林带主要由阔叶用材树种、经济果木树种和观赏树种组成,可以增加阔叶林比重,使森林结构得到改善,有利于形成生物多样性。木荷、相思树等防火林带可以隔离和抑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和蔓延,并引来益鸟和天敌。据调查,在山脚田边营造果树防火林带,一般可以减轻病虫害5%~15%,林带附近的农田,每公顷可增产粮食700公斤~750公斤。
此外,防火林带能够保水、保土,提高土壤肥力。许多地方用防火林带配置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的风景林带,既保护了景观资源不被林火危害,林带本身也成了旅游资源。
防火林带投入比防火线少,防火效益是防火线的4.3倍
开设防火线、生土带目前仍是我国一些地方防止林火蔓延的主要措施。但专家指出,大量开设防火线、生土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浪费林地资源,而且防火线、生土带需要年年维修,否则不仅起不了防火作用,还可能成为森林火灾新的策源地和火势蔓延的通道。在林地上开设防火线、生土带需要砍伐林木,直接破坏生态。
据介绍,防火林带与防火线、生土带相比,前几年投入大一些,总投入则节省很多。据福建省尤溪县一项研究,营建果树防火林带每公顷需投资1800元,营建木荷防火林带每公顷需投资1200元,前3年投资略高于开设防火线投资,但林木郁闭后,几乎不用投资,可以长期受益。广东省营建防火林带的实践也表明,10米宽1公里长防火林带与1公里长防火线20年的投入相比,可以节约投资3800元。
防火线、生土带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还要年年维修,属消费型投入。而防火林带有投入,有产出,属生产效益型投入。据福建省尤溪县研究人员测算,在相同条件下,木荷防火林带的防火效益,是防火线的4.3倍,每公顷木荷防火林带的净防火效益比防火线高5.18万元。
各地往往将防火线开设在坡度大的山脊和山冈,造成水土流失。而据浙江省研究人员测算,营造1公里长10米宽的防火林带,郁闭后每年比相同面积防火线减少水土流失98.33吨,蓄水能力增强。
南北都有适宜树种,目前南方木荷当家,东北落叶松较多
实践表明,营造防火林带可以使森林防火与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防火、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一,使森林防火工作更加科学,更富有成效。
广东省在比较各种防火手段和措施后得出结论,营造防火林带是控制林火蔓延,提高森林自身抗火能力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广东省人大已通过到2008年的防火林带建设规划,目前正着手将防火林带建设纳入省“十一五”计划。
全国防火林带建设力度最大的福建省,目前正编制2005年~2010年规划,以生态公益林区、自然保护区、村庄周围作为重点,在11万公里防火林带基础上再造防火林带5万公里。
防火林带建设,要求有丰富的树种资源。据了解,我国南北方地区营造防火林带,都有大量适生树种可供选择。适宜南方林区防火林带建设的乔木树种有木荷、冬青、山白果、火力楠、栓皮栎、交让木、珊瑚树、茴香树、苦槠、米槠、构树、青栲、红楠、红锥、红花油茶、桤木、乌墨、藜索、闽粤栲、杨梅、青冈栎、竹柏等。灌木树种有油茶、鸭脚木、柃木、九节木、茶树等;在北方林区,防火林带可种植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杨树、柳树、椴树、榆树、槭树、稠李等乔木树种。灌木树种有忍冬、卫茅、接骨木、白丁香等。
毕忠镇说,木荷是我国南方防火林带建设采用最为广泛的树种。木荷耐火、耐瘠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材质坚硬,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在防火林带建设中,木荷深受林农欢迎。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