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05年造林质量大检查成果汇报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国营造林工作进展顺利,各地造林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管理到位,造林质量提高。截至4月底,全国共完成造林5070万亩,为今年全国营造林任务1.1亿亩的46.1%,其中,北京、江西等省(市)已全部完成全年营造林任务。这表明,国家林业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质为先”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全国造林质量大检查从3月下旬开始至4月下旬结束。国家林业局派出10个联合检查组对河北、山西等20个省级林业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营造林工程的作业设计质量、种苗质量和造林施工质量,以及各地造林质量管理基本情况、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春季造林准备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各地营造林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所抽检的20个省级林业单位的作业设计、种苗等基础工作都得到了加强。在作业设计方面,全国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达2056家;在种苗方面,加大了科技攻关力度和种苗采购招投标力度,四大森工集团重点加强了珍贵树种母树园建设,为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奠定基础;在施工方面,各地推广营造林工程监理制和专业队造林,全国共有营造林监理单位279家,造林施工专业队2115个;在技术方面,除沿用大穴整地造林外,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注重生根粉、吸水剂、容器苗造林和打浆造林、径流林业、滴灌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在落实产权方面,黑龙江、安徽、江西、云南、新疆等地加大了造林产权明晰力度,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
今年,各地依法治林、照章办事的作用日益彰显。吉林省对建设单位实行信誉制,把信誉等级与项目投资安排挂钩,奖优罚劣;河北省实施了造林质量项目竞争招标制、科技兴林培训制、资金管理报账制、抚育管护责任制、示范工程带动制、逐级检查验收制等管理;龙江森工集团制定并落实了质量奖惩制度。各地都注重引进和应用先进管理手段。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等地利用“3S”技术,开发建立了营造林质量管理信息平台。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造林质量大检查成果汇报会上说,营造林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生态建设“相持阶段”能否保持、能否顺利转入生态建设良性发展的阶段。当前,除加大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外,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深刻认识林业在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需求的不同,正确处理好营造林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是基础,质量是保障。过去3年,全国新增幼林面积近4亿亩,今年全国营造林任务为1.1亿亩,连续第四个年度超过亿亩,营造林速度完全有保证。因此,保证营造林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祝列克说,2005年造林质量大检查活动是国家林业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质为先”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检查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后,营造林工作要尽快着力解决生产计划下达较晚、补助投资标准不一、技术标准滞后和质量调控不力等问题;要按照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对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下半年,已完成造林任务的地区,要加强新造林地的管护抚育、补植补造及成林抚育等工作;未完成造林任务的,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造林进度,确保今年各项营造林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