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

安徽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目前,全省湿地面积已达2.8万多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5还多。 安徽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这些湿地不仅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世界水鸟的重要越冬地,也是亚洲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主要栖息于湿地及周边的水鸟多达103种,有许多是世界性的珍稀濒危物种。 为保护管理好湿地和水鸟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安徽先后颁布了《安徽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多项法规。一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安徽省林业主管部门在自然保护管理站的基础上,增设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各市相继成立或落实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部分市(县)成立了自然保护管理站。过去3年,安徽在野生动植物及水鸟资源重点分布区开展了基层自然保护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自然保护管理体系。 为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违法经营鸟类行为,林业主管部门专项打击与常规执法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和频度。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利用人才、技术优势,多次为各市开展的系列打击行动提供方案设计、物种鉴定等服务。全省还先后组织了24次“爱鸟周”、11次“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开展关注湿地、爱鸟护鸟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去年和今年,安徽省参与了国家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安徽境内水鸟数量居同步调查省份前列。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