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要建绿色海岸带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海岸带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城市、集镇、村庄绿化和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区绿化为“点”,以沿海基干林带、护岸林为“线”,以沿海防护林体系为“面”,形成融生态需求和景观需求为一体,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绿色海岸带,使沿海地区的国土绿化程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滨海景观质量显著提高。 自1998年山东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沿海地区科学规划,严格标准,落实林权,强化管护,积极推进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全省沿海7市33个县(市、区)投资5.25亿元,完成造林873.3万亩,新建沿海基干林带1200公里,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750万亩,四旁植树2.2亿株。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20%。千里海疆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但是,与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为沿海经济带提供绿色屏障的要求相比,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程建设任务重,造林难度大。目前,山东省尚有529公里的基干林带没有合龙,有314公里的基干林带需要加宽,有36.5万公顷的宜林地需要造林。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涝洼,立地条件差,适宜树种少,造林难度大,绿化任务异常繁重。二是防护林带树种单一,林龄老化,林分稳定性不强,尤其是一些早期营造的林分已进入衰老期,急需更新改造和完善提高。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为全面推进绿色海岸带建设,《山东省海岸带总体规划》提出要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全省林业重点工程,纳入“十一五”规划,编制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工程建设规划,做到省市县乡规划的衔接,把建设任务落实到年度、单位和造林小班;针对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泥质海岸盐碱地造林、基干林带建设、低质低效林和防护过熟林的更新改造、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技术创新,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把沿海防护林体系作为特殊保护林保护和监督管理,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沿海防护林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加强检查监督,严禁乱征滥占,切实保护好宝贵的沿海防护林资源。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