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骆驼在行动
发布日期:2005-06-2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据一份资料介绍,骆驼的故乡在北美洲,这一科动物有单峰驼、双峰驼和原驼等。单峰驼主要分布在热带非洲,我国的骆驼均属双峰驼,主要有新疆双峰驼、阿拉善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和青海柴达木双峰驼等骆驼品种。
骆驼,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始特种,在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一、耐渴能力,骆驼可以在8天内不饮水而不影响正常役用;其二、耐寒暑能力,骆驼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可以升降自己的体温,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其三、耐粗饲能力,骆驼能采食其它家畜不喜采食或不能利用的粗糙、带刺、木质化程度高、灰含量大而又异味浓烈的植物;其四、抗风沙能力,骆驼的耳朵、眼睛和鼻子构造特殊,能很好地抵御风沙的侵害。
“骆驼,无论是作为一个畜种资源,还是从它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乃至心理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考虑,都应得到保护和发展。”张文彬如此认为,“中国的沙漠不能没有骆驼。”
多少年来,骆驼一直在沙漠地区牧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既是牧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是牧民心灵的伙伴和沙漠文化的一部分。
骆驼面临的濒危处境,尤其是阿拉善双峰驼数量急剧下降的严峻现实引起了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有关部门确定了78个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阿拉善双峰驼名列其中。不久前,内蒙古政府又下拨190万元骆驼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建设阿拉善骆驼保护区和种驼场。
同时,阿拉善盟提出了阿拉善双峰驼保护新举措:以活体保护为主、基因保护为辅,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品开发为动力,以保护区建设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基础条件,结合生态建设努力建成永久性保护基地和基因库。目前,已初步确定在阿拉善盟范围内划定阿拉善北部戈壁保护区、马鬃山保护区、腾格里沙漠保护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区等4个保护区,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以建设大围栏的形式将保护区围封,实行专业化集中饲养。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也于2003年作出决定,为了保护柴达木双峰驼,将其列为保护物种。近年来,柴达木双峰驼数量大幅下降,已由1981年的2万多峰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万峰。为了保护这一优良畜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还制定了骆驼保护与管理办法,规定巩固现有的国有养驼场,逐步将其建成种公驼引进、培育、推广基地,建立柴达木双峰驼重点育种区,鼓励养驼专业户发展。
由于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性措施、阿拉善地区生态有所好转以及驼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2003年,阿拉善盟骆驼数量出现了22年来的首次增长,达到6.45万峰,同比增长5%。2004年,骆驼数量又达到7.24万峰,同比增长12%。
针对阿拉善双峰驼数量出现止跌回升的势头,阿拉善盟骆驼研究所所长张文彬认为,这不是带有趋向性的增加,仅是一种数量上的波动。因为造成骆驼数量下降的根本因素依然没有改变。
“市场和效益决定了一切。”张文彬说,“若想从根本上遏制阿拉善双峰驼下降的趋势,关键在培育和扶持驼产品生产开发和加工产业,以产品开发和加工增值提高养驼业的经济效益。”
张文彬说认为,在驼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合理的机制引导科技人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另一方面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和吸纳人才,致力于驼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同时要注意横向联合,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真正把阿拉善盟建设成一个集生产、科研、产品开发、综合利用于一体的“骆驼之乡”。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