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保护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中心成立

《人民日报》讯 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在浙江大学落户。这个肩负着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四项重任的中心,将把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基因保护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有关人士称,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的组建,对于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我国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全球野生动植物物种的10%被列为濒危物种。国际间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国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我国特有基因的现象愈演愈烈。对野生动植物基因的保护和研究,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浙江大学的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遗传与繁殖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将依托其学科、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大力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的保护工作。有关负责人称,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将建成2000种基因资源库和完成2000个物种的指纹图谱的制作。在抢救性地收集和保存濒临灭绝物种的基因资源材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建立起野生动植物的体细胞库、生殖细胞库、细胞系、基因细胞DNA文库和cDNA文库。中心将成为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资源的国家材料平台,成为我国开展国际基因交流与贸易的国家基地。目前,该中心已经构建了大熊猫、百山祖冷杉、华南虎、八角莲等39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基因资源库。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