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沈阳开幕
发布日期:2005-08-2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8月23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指出,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是我国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将起到重大作用。希望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更成功,成为我国政府城市森林建设领域中市长和专家们的最高讲台。
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张思卿出席论坛并讲话。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邦柱主持论坛。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杨继平,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辽宁省副省长胡晓华,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董万德等出席论坛。杨继平宣读了许嘉璐的贺信。
许嘉璐在贺信中说,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尽快跨过这一阶段,过渡到森林的多功能利用阶段,乃至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有一个大发展。
许嘉璐指出,城市森林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森林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对于推动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张思卿在论坛开幕式上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森林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城市森林建设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艰巨任务和重要使命。城市森林论坛的举办,为城市森林建设搭建了交流与探讨的平台,开辟了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推动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张思卿指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为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保证,并多元化、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加快培养和建立城市森林建设的人才和科研队伍;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形成合力;继续完善城市森林建设的政策法规,加快制定《城市森林法》;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目前,我国约有5万多个市(镇),大约4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而未来我国将有60%—70%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城市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各种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这与城市居民渴望生活在优美的森林环境之中,呼吸新鲜空气,回归大自然的需求相去甚远。加强城市森林建设,尽快改善城市生态状况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祝列克在论坛开幕式上说,开展城市森林建设要坚持六个“结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相结合,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与水网、路网建设相结合,与其他植被建设和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希望通过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提升城市森林理论研究水平,拓宽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推动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辽宁省副省长胡晓华说,沈阳是东北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沈阳建设森林城市对带动整个东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沈阳把森林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既为沈阳带来了良好的生态,又提升了城市档次,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沈阳是全国重要的化工工业城市,城市污染严重,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全球十大重污染城市名单,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沙漠化和缺水少绿现象突出。2001年,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建设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经过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森林体系和“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在今天的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
“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由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委员会主办,国家林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和经济日报社共同举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论坛的宗旨是:加快城市森林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国60多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城市森林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将就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发展规划、成功经验、管理模式等进行广泛交流。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