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出现重大变化 经营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发布日期:2005-09-1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第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来看,森林资源状况难以适应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作用的要求。我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5位,但只是世界森林面积的4.6%,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的29.6%低了近10个百分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2%;蓄积量位居世界第6位,却不到世界森林蓄积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27%,中部地区为27.12%,西部地区只有12.54%,而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86%;全国林木平均生长率为3.98%,每公顷林分平均年生长量3.36立方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50%。特别是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还较低,很多林相在水平分布上没有形成针阔混交,在垂直分布上没有形成乔灌草结合,人工纯林、单层林占主体,约占人工林面积的90%左右。
第二,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森林资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刚性需求。我国每年对林木蓄积消耗的总需求量为5.5亿立方米左右,其中,消耗国内林木蓄积已达3.65亿立方米,进口各种林产品折合林木蓄积近2亿立方米。我国现有森林资源的年合理供给量仅为2.6亿立方米,占需求量的40%。如果按照近10年我国木材消费平均增长率3.71%计算,届时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立方米左右,木材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第三,从完成相持阶段战略目标来看,现行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机制还难以适应“严管林”的要求。从1999年到2003年的5年间,全国有1.5亿亩的林地被改变用途或逆转为非林地。全国年超限额采伐还有7500万立方米。无论是南方集体林区还是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都存在着产权虚置、经营主体缺位、机制僵化的情况。
第四,从世界林业发展的现状看,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全国现有人工林保存面积中,中幼龄林占人工林林分面积的77.4%,形成了以中幼龄林为主体的人工林资源。这些中幼林普遍存在“太密、太疏、太纯”的问题,急待抚育的中幼龄林面积就达1.5亿亩。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