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状况堪忧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公布的全国古树名木普查结果显示,由于社会对其价值重视不够,古树名木遭受破坏现象严重,数量急剧减少,有近万株古树名木濒临死亡。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从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此次普查系统地摸清了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状况以及管护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据普查统计,除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外,全国现有古树名木285.3万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1万株、国家二级古树(300年至499年)104.3万株、国家三级古树(100年至299年)175.3万株,国家级名木5700多株。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和珍贵的自然遗产,是研究社会与自然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活标本、活文物,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尚未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法规,国家也未制定这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全社会对古树名木的价值远未认识,大多数地方古树名木的管护责任单位还未落实,保护资金严重缺乏,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复壮、施肥、除虫、围栏、安装避雷针以及普查挂牌等措施不能及时实施。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古树名木的关系,在修路、架桥等城乡建设工程中,随意移植或砍伐,使得许多千年以上的古树和珍贵树木遭到破坏,数量急剧减少。据调查,目前尚有几十万株古树名木长势较差,近万株古树名木濒临死亡,亟待采取抢救措施。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