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作为我国黄土高原中心部分的陕北,过去给人满目荒凉的印象。如今陕北黄土高原的梁峁沟坡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绿色覆盖,部分地区林木茂密,秋色初现,景色秀美。   陕北黄土高原的变化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六年来成效的生动体现。6年来,国家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1.35亿亩,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2.1亿亩。   退耕还林工程牢牢把握生态目标,造林成活率高,生态效益逐步显现,改变了过去有些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状况。各地结合退耕还林,积极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实行生态移民,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盖率平均增加2个百分点,沙化土地面积减少3.7万平方公里。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生态状况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改善”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森林覆盖率由13.8%提高到17.7%,沙漠化扩展速率由0.87%下降到0.25%;甘肃省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35个百分点;贵州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四川省森林覆盖率由24.2%提高到27.9%,长江主要支流岷江、涪江河水含沙量下降60%和80%。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造林面积由以前的每年六千万、七千万亩增加到连续四年超过1亿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60%,西部一些省区占到90%以上。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由过去的367万平方公里下降到356万平方公里,全国大江大河土壤流失量大幅度减少。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