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蓄积少消耗2.5亿立方米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9000万公顷左右;累计少采伐木材13082.5万立方米(按工程范围内起始年份1997年3205.4万立方米测算),少消耗森林蓄积量25207.13万立方米;因木材停伐和减产造成的74万富余职工目前已经分流安置66万人;累计投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类建设资金448.94亿元,国家投资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际完成投资总量的93.58%。
退耕投资累计超过600亿元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已累计完成1734.20万公顷(约2.6亿亩)的造林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783.45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950.75万公顷。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33.64亿元,国家投资占全部投资总额的91.99%。工程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超过80%。
工程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区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沙化土地治理见成效;退耕还林工程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北京周边植被盖度提高三成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5年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19.14万公顷,累计完成林业投资83.30亿元,国家投资占林业总投资的81.72%。
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林业用地面积呈扩大趋势,工程区林草覆盖度平均提高近三成;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土地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发展良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工程区重要的后续新兴产业;农民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来源中种植业、林业、外出务工比重明显上升。
自然保护区新建763处
自2001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以来,我国新建自然保护区763处,相当于过去50年建设数量的83.9%。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672处,面积1.19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4%,涵盖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类和65%的高等植物种类,有效地保护了30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13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分布地。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5.70亿元,国家投资所占比重56.24%。
重点防护林新增400万公顷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由6个工程组成。
“三北”四期工程自2001年实施以来,累计完成建设任务271.50万公顷,其中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50.31万公顷、累计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121.19万公顷,累计完成投资41.38亿元。长江流域等5项防护林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28.93万公顷,完成投资79.07亿元。
营造改培速丰林33.45万公顷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缓解木材供应问题,减轻木材需求对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压力,为其他5个生态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保证。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累计营造和改培速生丰产林33.45万公顷,有力地推动了林业产业与造纸等木材利用行业的协调发展,缓解了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促进了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同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