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质量:事关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培育质量的高低决定森林效益的高低,是衡量森林资源培育、经营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并因此始终成为全社会、全行业关注的焦点。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面积已达1.7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第五次清查时增加了2.59立方米,森林质量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理论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仍然存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不高、森林抚育相对滞后等问题,造林质量仍不尽如人意。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森林培育质量得到更快提高,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课题。 前不久,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在昆明召开首届全国森林培育质量学术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森林培育专家、学者就如何提高森林质量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造林质量关乎生态建设成败 “从森林培育的实践上看,提高造林质量是一个关系到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翟明普在谈到造林质量的重要性时说。 近年来,我国营造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以来,我国造林规模成倍增长。2002年,全国营造林面积首次突破亿亩大关,达到1.12亿亩;2003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1.6亿亩;2004年完成了1.16亿亩。 中国的人工造林保存率和造林数量都是世界第一,如何在提高造林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始终是这一领域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杜天真认为,高质量的森林应该是结构合理、单产先进、林相复杂、功能强劲、发展持续的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不仅包括数量上的扩张还包括质量上的提高。相对来说,森林资源数量的扩张是有限的,而质量的提高是长远甚至是永恒的目标。 目前,我国人工林培育存在贯彻“适地适树适种源”原则不力、抚育管理落后等问题。翟明普说,提高造林质量首先要搞好规划设计,它是造林的基础。其次,要提高森林培育的科技含量,它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我国科技工作者已经研究了一系列造林科技成果,但很多成果并未转化为生产力。今后,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就要在加强针对性应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第三,要正确处理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配合的关系。 营造林包括规划设计、种苗生产等6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都会最终影响整个林分的质量。针对种苗生产环节,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彭方仁认为,树种和种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物质基础。树种的选择、种苗的质量,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林分的质量。因此,要把树种选育开发和良种壮苗培育作为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探索不同地区林业发展新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林种众多,树种繁杂,立地条件各异,造林质量问题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要提高森林质量,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和人们经营森林的不同目标,采取不同的措施。 西北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今后,西北地区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指导原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近自然林业理论,并以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和多学科技术的融合为动力,实现西北地区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的新突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赵忠教授说,“提高西北地区森林培育质量,应重点研究当地土壤干燥化、人工植被质量和有害生物防治等热点问题,大力开发应用在提高森林稳定性、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抗旱育苗、集流与土壤蓄水保墒造林、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技术。” 西南林学院生态工程研究所教授马焕成介绍,云南干热河谷植被状况直接影响河流水体的质量,河谷内的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成为流域治理最重要的任务。为了在干热河谷地区恢复森林,云南省林业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元谋县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造林试验。在理论研究方面,西南林学院开展了多个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项目,为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干热河谷的大规模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高造林质量要实行科学经营 “三分造、七分管”说的就是要重视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林业生产力,最终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但由于生境的异质性,使造林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全国和各省份先后开展造林区划、林业区划和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气候区划,这些成果无疑将对分区指导起到重大作用。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造林质量管理处处长刘道平说,要建立一套按分类经营确定培育目标,按培育目标建立效益指标体系,按效益指标体系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新路子。生态公益林要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实行封飞造结合,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建立乔灌草立体配置、复层异龄结构、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商品林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集约经营,定向培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兼用林要按照森林主导需求和培育目标的差别,实行科学经营管理,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在林分结构上形成针阔混交,在时间序列上形成异龄林,在空间分布上形成复层分布。 多年来,国家林业局对提高森林培育质量高度重视,营造林质量工作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围绕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国家林业局先后颁布了《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营造林质量考核办法》、《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及《造林质量举报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制订、完善了多项技术标准,组建、强化了质量监督与管理队伍。同时,还专门召开了全国营造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连续3年开展了全国造林质量大检查,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工程质量监理稳步推进,造林核查验收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实现了营造林全过程的管理,造林质量显著提高。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副司长李怒云说,“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在营造林管理上还将紧跟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协调统一、分类经营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营造林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管理等法制建设,逐步构建完善的森林培育质量管理体系。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