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波斑鸨繁殖种群数量居世界之首

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了解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波斑鸨繁殖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并发现有新的繁殖种群。仅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分布的数量就达5000只左右,居世界波斑鸨野外繁殖种群之首。 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阿联酋国家鸟类研究中心和国际狩猎及野生动物保护理事会(CIC)于今年4月—6月在新疆联合开展了波斑鸨繁殖种群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波斑鸨繁殖种群数量比1999年显著增加,栖息地质量进一步改善。这表明我国鸟类保护取得了成效,还表明我国西北草原荒漠地区的生态状况逐步得到优化和改善。 据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办公室主任卓榕生介绍,波斑鸨主要生活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该物种属跨国境迁飞的候鸟,迁飞路线和越冬、繁殖区域遍及中东至中亚以及印度西北部。我国是波斑鸨的主要繁殖国,每年3月波斑鸨开始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周边、甘肃酒泉和武威、内蒙古阿拉善和巴彦淖尔等地区繁殖,9月—10月几乎沿相同的路线飞回阿拉伯半岛越冬。因此,我国波斑鸨繁殖种群的保护状况,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有关专家认为,波斑鸨对自然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被视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指示种。近年来,我国在西北地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高,波斑鸨繁殖条件得到改善。 据介绍,这次联合调查采用了卫星追踪定位和GIS等先进技术,对17个重点地区波斑鸨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1846公里,其结果有较高的准确性。 目前,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会同国际专家着手起草和完善中国、阿联酋、CIC三方联合保护波斑鸨行动计划,并有望在2006年开始实施。 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