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部署候鸟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发布日期:2005-11-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11月8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全国林业系统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进一步加强候鸟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高度重视候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切实树立做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全局意识,积极主动做好野生动物防控工作,将做好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将林业置身于国家大局的重要行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在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候鸟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积极配合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雷加富说,国家林业局非常重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将其作为新时期林业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力加强。今春以来,国家林业局未雨绸缪,率先启动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建立了第一批覆盖全国重点地区的118个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成立了专门疫源疫病监测机构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制定了《国家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和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业部门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结合本地区监控工作需要,设立了400多个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与国家级监测站点有机结合,初步构建了以候鸟疫源疫病监测为重点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入秋以来,国家林业局又召开了专门会议分析了防控工作形势和对策,发出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今冬明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并派出3个督导检查组分赴12个重点省(区、市)做好落实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对候鸟疫情的监测防控和强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有力地配合了防控工作。
雷加富强调,从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世界各国发生情况分析,鸟类和流行病学专家认为,候鸟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媒介之一。我国地处世界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位置,世界上共有8条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其中西太平洋通道、东亚—澳洲通道、中亚—印度通道都与我国候鸟迁徙有密切关系,迁徙候鸟的种类和数量约占世界的20%和25%左右。加强候鸟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当前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形势需要。
雷加富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动员起来,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和各项部署,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切实做好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防控工作。
一是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树立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的大局意识。要将思想认识和防控工作统一到国务院的部署上来,从保护野生动物,防止疫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候鸟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切实纳入各级林业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候鸟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要进一步强化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体系布局,努力提高监测防控覆盖度。要切实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控制。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在当前候鸟迁徙防控时期,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实行日报制度,及时报告监测情况。
三是要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卫生防疫,防止疫情隐患。要对本地区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种源繁育基地等单位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特别是朱鹮、鹤类、雉类等珍稀濒危鸟类的防疫措施进行检查,督导做好驯养繁殖场所和设施的卫生防范工作。要认真按照动物防疫和卫生检疫的要求,规范驯养繁殖、对外展出参观和经营利用活动。
四是要全面加强对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止非法猎捕、经营、运输、走私行为。近期内要对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情况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及重要活动区域保护、猎捕、驯养繁殖、经营利用、进出口等各个环节进行摸底调查,确保各项保护管理措施落实。要制止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切断鸟类等野生动物进入市场的非法渠道。对问题多发领域和区域,要组织开展打击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的专项执法行动。
五是要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快速反应。要抓紧制定突发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并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反应机制。要按照应对重大疫情发生的要求,做好必要的防控物资准备,有效维护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积极支持和配合禽流感科研攻关工作,主动与当地动物防疫和卫生部门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掌握的信息和情况,并积极取得有关部门的指导。
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驻各地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林业厅(局)主管领导以及各地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附件:
相关稿件: